返回
首页

西红柿小说移动版

m.fqxsw.org

第九章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陈孟麟完全不为所动:“父亲,只要儿还有一口气,就要把你的罪行如实诉之官府。”

俗话说知子莫若父,陈宁清楚儿子的秉性,明白只要是儿子认准的事,便九头牛也拉不回,想到这里,他不由得高高举起木棒:“我把你个大逆不道的逆子,干脆送你回老家。”狠狠一棒,当头砸下。

陈孟麟非但不躲,反倒迎上去。他心中是想,真要自己有口气,就要指证父亲的罪行。良心不能泯灭,而父恩又未报答,与其两难,不如死了省心。那木棒重重砸下,陈孟麟登时脑浆崩裂,身子一歪,倒地气绝。陈宁气头上不顾一切,及至真的亲手打死儿子,他也是号啕大哭。直到哭得泪眼模糊,直至要背过气去。

胡惟庸不放心陈宁,唯恐他不下手,特地过府来査看。一见陈宁守着三具尸体伤感,便安慰道:“陈大人大义灭亲,其情可嘉可悯,此事你立下大功,必当给你回报。高官厚禄自不必说,本相就要赏你五百两黄金,为令郎好好做一场法事,超度他的亡魂。”

“咳,人都死了,要黄金何用。待到人夜,不要让人看见,把两个孩子的尸体偷偷沉人长江吧。”

“不,本相的主意变了。”

“胡相意欲何为?”

胡惟庸冷笑几声:“今夜三更,我要派人将两具尸体送入杨宪家后园的花窖之中。”

“这是为何?”

“这说明杨宪杀人灭口。”

“倒是个好主意。”

次日上午,李善长和胡惟庸奉召入宫,都在等待朱元璋选派大臣査案,岂料朱元璋竟然传旨:“朕巳着锦衣卫去杨宪府中,带他的书童,还有涂节府中的小厮一同上殿,朕要亲自审问案情。”

涂节进宫来奏道:“万岁,臣府的小厮业已失踪,不知去向。臣也在找他,但遍寻不见。”

朱元璋冷笑:“涂大人,你这是心虚,把小厮藏起来了,不过可万万不能杀人灭口啊!”

“万岁,臣不敢。”

“哼,如果没有下落,朕便拿你问罪。”

“万岁,臣冤枉。”

说话间,锦衣卫进宫交旨:“万岁,杨府书童文儿业已身死。”

朱元障感到意外:“是如何身死的?”

“万岁,奴才们是在杨府后园的花窖中发现文儿和春儿的尸体的。据验,二人皆系被扼身死。”

“什么,还有春儿?”

“万岁,怪不得春儿失踪,原来是被杨府绑架。”涂节抢话说,“这下可脱去了臣的干系。”

“万岁,这分明是杨宪指使家中人杀人灭口。”胡惟庸不失时机,立刻往斜路上引导。

锦衣卫又报:“万岁,奴才还在杨府搜出一样东西。”

“何物?”

“是杨大人同韩宜、凌说、髙见贤、夏煜轮他们五人的结义盟书。”锦衣卫当殿呈上,“请万岁过目。”

朱元璋看罢,不觉怒火中烧:“好一个小集团,明明是他们结党,反诬别人结党,这种奸臣,焉能留在朝中。传旨,将杨宪、凌说、高见贤、夏煜轮和韩宜五人一并处死。”

李善长赶紧应承:“遵旨。”

胡惟庸在一旁插话:“万岁,臣有本启奏。”

“讲。”

“万岁,以杨宪为首的浙东集团是朝廷的祸患,然其根不除,只怕祸芽还会萌发。”

“何为祸根?”

“刘基便是浙东集团的后台。”胡惟庸公开指名道姓攻击刘基,这等于是向刘基公开宣战。

“胡大人此言有何凭证?”

“万岁,刘基与杨宪过从甚密乃尽人皆知,以杨宪为相是他梦寐以求的目标,如若只除杨宪五人,刘基不动,等于斩草不除根,来春会再生。”

“胡大人此言差矣。”朱元璋付之一笑,“朕为杨宪出任右相事,曾当面征询刘基意见,但刘基并未同意,而是声言杨宪肚量狭小。像这样公而无私的忠臣,胡大人对他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万岁,刘基这是以退为进之策。”胡惟庸极尽攻击陷害之能事,“刘基貌似忠正,实为奸诈。此人不只与杨宪等结党,而且还有觊觎帝位的野心。”

这句话令朱元璋为之一震,他打下这江山可谓吃尽千辛万苦,而刘基竟然还有野心。若换别人,朱元璋也许并不在意。而刘基的能量他太了解了,这是个可以翻江倒海的人。他不禁厉声说:“胡惟庸,你身为宰相,上奏这样的本章,可不是轻易动本的。这关乎一个人的身家性命,万不能以一己之私,而凭空杜撰。刘基可也是开国功臣哪。”

“万岁,浙闽之间有王气,而气穴在浙闽之结合部谈洋。方国珍即在此起兵,据图谶所标,如在谈洋为墓,则后代必可称帝。刘基深谙此中三昧,已令其子在谈洋买下墓穴,意图日后据有大明江山。”

胡惟庸这番话令朱元璋不寒而栗,对于风水之论他是最为在意的。他直瞪瞪地问:“你所言属实?”

“臣句句实言,不敢有半字虚伪。”胡惟庸了解朱元璋的性情,“万岁可以派人核实。”

“不要说了,朕自有道理。”朱元捧把这件事置于心头之上。胡惟庸早已对下边做了部署,谈洋所属的州县,俱已接到了他的指令,谁还敢为刘基说话。而事实也是,刘基的儿子刘琏也确实在谈洋购买了坟茔地。

消息反馈到朱元璋处,他不禁大为犹豫。要换了别人,他早下令全家问斩了,因为他实在不相信刘基有谋反篡逆之心。正在拿不定主意之际,刘基闻讯亲身人朝请罪。他面见朱元璋三叩之后:“万岁,臣死罪,敦请圣上处置。”

“刘基,你身犯何罪?”

“万岁,臣的犬子在谈洋购置墓地,是误听外人传言,轻信风水之论,是臣教子无方。”

“卿有大功于社稷,只封诚意伯而无怨言,足见你并无功利之逐。”朱元璋深情地说,“朕不信你会有谋逆的野心,因而迟迟没有降旨诛杀你全家。”

“臣谢万岁隆恩。”

“朕不怪你,大丈夫难免妻不贤子不孝。”朱元璋依然是亲切的口吻,“不过,既有这样大的过失,朕若不加惩处,于朝野也说不过去。这样吧,罚去你的俸禄。若有难处,朕自会关照你。”

“万岁天恩,刻骨铭心。”

刘基躲过一劫,但他也没敢再回原籍,以免皇上生疑。便滞留在京城中,自此郁闷生病,以至沉湎床榻,以药为餐。这位才高八斗的谋士,也没想到竟因此失去了性命。

投毒除刘基药壶在火炉上“噗噗”冒着热气,空气中弥漫着草药的气息。刘琏用扇子扇火,期待着药尽快熬好。刘基躺在病榻上,神志是清晰的,但体力不支,已经是坐不起来了。

他干咳几声,对儿子说:“琏儿,为父看这药不吃也罢,已是吃了几副,总是不见效果。”

“父亲,药不吃怎能行,还是得吃,或许这一副下去就见成效了。”刘琏揭开盖看看药壶,还差点火候。

家人进来禀告:“老爷,胡相爷前来探病。”

刘琏一口回绝:“不见!”

刘基在床上有气无力地:“怎好将人拒之门外。”

“他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刘琏数落起来,“他一向谋害父亲,说什么儿买墓地是为篡夺大明江山,若不是万岁英明,险些要了我们全家的性命,这种人就该骂走。”

“琏儿,冤家宜解不宜结,他来探病总是礼节嘛。也许是他意识到以往错了,以行动来赔不是。”刘基劝道,“你还是出迎吧。”

刘琏不好过于违背父亲的意志,别别扭扭出去接客,大大咧咧一揖:“胡相爷,请了。”

“大公子,令尊还好吧?本相特来探望。”胡惟庸说着往里走,他身后还跟着一个人。

刘链拦住问:“请问,阁下是……”

胡惟庸代答:“大公子,我还忘记介绍了。这位是太医院的张太医,医术精湛,我特地请他来为令尊把脉。”

“其实,家父的病用不着再诊了。”

胡惟庸进屋来,刘基挣扎坐起:“相爷大驾光临,下官不胜荣幸,不能下地相迎,甚是抱歉。”胡惟庸急趋几步上前:“刘大人染病在床,哪有这多礼数,快请卧床。”

“不,相爷在此,下官焉能高卧交谈。”刘基吩咐儿子,“琏儿,快些给相爷看座。”胡惟庸落座后,亲近地试试刘基额头:“还不觉烫,刘大人,本相早该过府看望,只因冗务缠身,一直延迟至今。”

“相爷身负国家大事,日理万机,还挂念下官小恙,竟至登门看望,令下官万分感激。”

“刘大人,我把张太医请来,让他给您把把脉如何?”

“这,”刘基不好拒绝,“那就有劳张太医了。”

张太医屏神静气为刘基切脉,少许,他劝慰地说:“刘大人无需紧张,在下看,不过是气血淤滞,并无大碍,容我品鉴一下药方。”

刘琏递过药方,张太医看过:“用药也无不妥,大公子,容我看看药壶。这药熬得如何?”

刘琏起身来到药炉边,掀起药壶盖:“太医请过目。”

张太医用壶中的木勺搅了几下,未及开口,胡惟庸那边叫了一声:“刘公子,请过来一下。”

刘琏疑惑地过去,他还不放心地回头看看,待到了床前:“胡相爷,呼唤我所为何事?”

“贤侄,我看令尊坐的时间过长。”胡惟庸拉刘琏,“来,咱们两人扶你父亲躺下休息。”

刘基用手推开刘琏,因为刘琏恰好挡住了他的目光:“傻孩子,怎能抛下张太医一人,快过去陪伴。”

张太医盖上药壶过来了:“刘大人,你久病之人身体虚弱,还是躺下才是。我又不是外人,什么陪不陪的。”

刘琏疑惑地看着张太医:“请问太医大人,我这熬药的方法可对?”

“你这药火还是太急了,”张太医指点,“还是要慢火细细炖,这样药性方能全都发挥出来。”

“多承太医指教。”

胡惟庸站起:“刘大人,张太医看过,我也就放心了。你且慢慢将养,有何需要就让大公子找我。”

胡惟庸走后,刘琏倒出药来,晾了片刻,对刘基说:“父亲,把药喝了,也好早些康复。”

刘基再次坐起,试探着喝了一口,药汁还不觉热,一仰脖便要一口吞下。喝了一半,他又吐回碗中:“哎呀,不好!”

“父亲,怎么了,莫不是烫了?”

“不,”刘基盯着药碗,半晌才说,“为父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怕是被胡惟庸给算计了。”

“父亲此言何意?”

“胡惟庸一来,琏儿你便说,黄鼠狼给鸡拜年不会有好心,我也时刻着意提防。那张太医去看药壶时,胡惟庸突然喊你过来,我也刻意留神那张太医的举动。可你的身子曾挡住我的视线,莫不是那时张太医便做了手脚。”

刘琏一听也急得跺脚:“看,这便如何是好。”

“琏儿,你去街里找一家郎中,验一下这半碗药是否有毒,我们便心中有数了。”刘基把剩下的半碗药汁交与儿子。

可是,刘琏回来,检验的结果却是,药中无毒。这倒叫刘基大惑不解,既是无毒,便又照常将药喝下。一个月过去,刘基就觉得腹中有个硬结,如石头一般,一按便疼痛不止。而且刘基的身体渐渐羸弱下来,已经是不能下床了。刘基长叹一声,对儿子说道:“琏儿,我们还是让胡惟庸算计了,那个张太医下的是慢性毒药,不是当时发作,让为父慢慢中毒。”

“父亲,我们向万岁告发他,不能白吃这哑巴亏。”

“咳!”刘基又复长叹一声,“琏儿,你说胡惟庸投毒,证据何在?没有罪证也是枉然。”

“那,这事就罢了不成?”

“不能,”刘基眼中闪出光芒,“这样的人留在朝堂,还占据高位,于国于民都是个祸患。为父要向皇上点明此人的害处,让这奸佞没有存身之地。”

“可是,父亲您已病重如此,不能进宫面圣,您的意见又如何上达天聪呢?”刘琏感到无望。

“待为父给万岁上道表章,要求与万岁见面。”

“父亲净说傻话。您又不能进宫,万岁还会到家看您不成?”刘琏没有说出口,您是白日做梦吧。

“据为父对皇上的了解,我想万岁是会屈驾前来的。”

刘琏也燃起了希望:“那就试试。”

刘基支撑病体,给皇上写了一封信,说自己已不久于人世,有许多话要对万岁当面吐露。信件封好,刘基手拿信件又傻了。他呆坐良久,对儿子说:“琏儿,看来这信白写了。”

“父亲,却是为何?”

“朝中大臣,无论谁的本章,要想报奏皇上,都要先经中书省。而筛选权就在胡惟庸手中,你想,他会让我的本章见到皇上吗?”

“是啊。”刘琏觉得不甘心,“难道好不容易写的信就白费力气了。”

“咳,奸相把持言路,已把皇上与大臣隔离开来,如之奈何?”

刘琏忽然一拍大腿:“父亲,有办法了,我们何不绕过中书省,把信直接交到皇上手中。”

“傻孩子,那胡惟庸早已把皇上身边的太监买通,你送上的信还不是照常会转到胡惟庸之手。”

“父亲,儿有办法。”刘琏告知,“御膳房的刘太监与儿认过本家,让他设法把信转达万岁。”

“噢,这倒是个可行的途径。”刘基把信交到儿子手里。

几经辗转,朱元璋看到了信。他没有对任何人讲明,便自己去了刘基府邸。刘基一见圣驾到来,想从床上爬起接驾,但是已无法做到。朱元璋上前按他躺好:“刘爱卿,你怎就病成这样?”

“圣驾亲临,臣不能跪拜,罪该万死。”

“刘先生,不要如此说。”朱元璋眼中噙泪,“如不是刘太监以送夜宵为名,将你的信转到朕手,朕还不知你已病重。”

“臣只怕已不久于人世。”

“先生,你不能于朕的江山不顾撒手离去,朕早有打算,要你接替胡、李二人为相,帮朕重振朝纲。”

“万岁,臣愧对圣上的眷顾。”刘基喘息着说,“这个宰相臣是做不成了,只能期待来世了。”

“先生,无论如何你不能抛下朕,当初封你诚意伯时,朕内心里就打算日后重用你,再给你该得的补偿。谁料你竟病重到这般地步,难道是上天在惩罚,朕待你不公。”

“万岁,请恕臣直言。这丞相对万岁的治国,是大为不利呀。”

此话与朱元璋的想法不谋而合,他鼓励刘基:“你说下去。”

“万岁,胡惟庸把持中书省,已是堵塞了言路,百官的奏章都要经过他的筛选,有利于己者便报送圣上,不利于己者便压下不报。即如这次臣的奏章,如若不是走刘太监这一特殊路线,只怕也是无法上达天听。”

“卿言甚为有理。”

“再者,”刘基继续说,“胡惟庸在重要岗位上尽数安插自己的亲信,百官只知向胡讨好,而不知有万岁。胡也尽其所能,为他的亲信谋利。长此下去,大明朝便不是万岁的大明朝了,业已是胡惟庸的囊中物。”

“是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朱元淳频频点头。

“万岁,胡惟庸这人奸险狡诈,他在朝中已罗织大批亲信,万岁须防他情急之下狗急跳墙。”

“他胆敢铤而走险,朕就灭他九族。”

“万岁,可不要让他先下手为强,有时是防不胜防啊!”刘基这才把话挑明,“臣是何等精明之人,却也被他下毒害得如此。”

“卿且细细讲来。”

刘基便将胡惟庸来探病的过程讲述一番:“万岁,臣还不是中了他的暗算。所以万岁定要时刻留心,他是什么手段都使得出来的歹人哪!”

朱元璋赞许地点头:“朕心中有数了。”

“万岁,请容臣再多言几句。”

“只管奏来。”

“据臣判断,万岁身边的太监俱已被胡惟庸收买,为了万岁的安全,须将他们全部撤换。”

“有理。”朱元璋已是下定决心,“朕回去就办。”

朱元璋回到宫中,立即着手更换了身边的太监。然后在朝堂上发布谕旨,着李文忠同李善长、胡惟庸共议军国大事,等于是往他们中间掺了沙子。还决定,天下臣民有事可直接上书皇帝,不必再经过中书省,这等于是削去了胡惟庸的特权。不久,朱元璋又设立通政使司,作为沟通内廷与外廷的联络机构,胡惟庸想要闭塞皇上的企图已是彻底破产。

这一连串的举措,使胡惟庸预感到末日即将来临。他不甘心失去已得到的一切,加快了篡权夺位的步伐。除原有的死党外,他又拉拢大臣陆仲亨、费聚、李存义等共谋大事,同时,掌握兵权的都督毛骧也被他拉人了反叛的阵营。陈宁是胡惟庸的死党铁杆,为了堵住言官对他胡惟庸的反对,一日在上朝时,他对朱元璋提出擢升陈宁为御史大夫。这也是他对皇帝的一个试探,看看自己在皇帝心目中还有没有位置。

朱元璋笑着问:“胡丞相,你举荐陈大人,他有何长处啊?”

“万岁,陈宁这人最主要的优点便是绝对忠于万岁。为了万岁,他可以肝脑涂地在所不惜。”

“朕听说他亲手杖杀了亲生儿子,这样的人也会对朕忠心吗?”朱元璋有意诘问胡惟庸。

“万岁真乃耳聪目明,大臣的家事也了如指掌。”胡惟庸为之辩解,“陈大人之子仵逆,陈大人将其杖杀是恨其不孝,乃除去祸患。他对父母至孝,对万岁如对父母一般。”朱元璋有意麻痹胡惟庸:“朕相信丞相,也就相信丞相举荐的人,准奏,即日起陈宁任御史大夫。”

陈宁出班叩头:“臣谢万岁!万万岁!”

“不要谢朕,当谢胡丞相,若不是他举荐,朕怎会想到你做御史大夫。”朱元璋一语双关。

胡惟庸赶紧接话:“万岁之言臣不敢当,所有大臣包括臣在内,荣华富贵皆万岁所赐。”

“也算是吧,”朱元璋依然是一语双关,“朕要是高兴了,想给谁个官做,谁就可以高官厚禄。朕要是不高兴了,一句话就可以让他从公侯将相变成一个不值一钱的白丁。”

“那是自然。”胡惟庸有些如芒在背,他决定实施他的计划,“万岁,臣的家中有一株铁树,昨夜突然奇花怒放,甚是壮观。铁树开花,实为祥瑞,臣请万岁起驾前往一观,以悦圣目。”“有这等事?铁树开花,亘古少见,这是上天呈赐祥瑞,开在宰相之家,更说明胡相乃柱石之臣,朕当然要去御览。”朱元璋爽快地答应,“胡丞相,做好准备,明日午后朕即过府。”

次日一早,胡惟庸即加紧准备。他把那盆铁树置放在正厅中,上面吊好千斤重的磨盘。连接的绳索掩于帐后,而大都督毛骧也藏身其间。只要朱元璋来看花,进人这个范围,毛骧挥刀斩断连接的绳索,千斤磨盘凌空落下,还不把朱元璋拍成一块肉饼。

陈宁急匆匆过府来:“胡相,你这样做是不是神经过敏哪?天下本无事,你是庸人自扰之啊!”

“形势巳是万分紧迫,有道是先下手为强。”

“下官觉得没那么严重,”陈宁自有他的看法,“皇上若是不相信你了,为何还同意对我的升职?”

“那不过是障眼法。”胡惟庸自信他最了解朱元璋,“你没听他言来语去阴阳怪气的。”

“胡相毛骧也有些胆怯,“若是朱元璋带多人护卫,我们打虎不成反被咬,岂不反为不美?”

胡惟庸咬牙切齿:“如今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他带随从无论多少,都不能让他活着走出我的相府。”

“好吧,那就等吧。”毛骧的心情是矛盾的,既盼朱元璋上当,又怕他真的光临。

胡惟庸也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焦急地等待着。直等了两个时辰,还不见朱元璋的踪影。正在不知所以之际,御前刘太监来到相府。从刘基处回宫后,朱元璋已将御膳房的刘太监改任御前太监,使得以往消息灵通的胡惟庸变成了聋子瞎子。

胡惟庸上前迎接刘太监:“公公,万岁可在后面,你是先行到此打前站的?”

刘太监面无表情:“胡相爷,万岁他偶感风寒,身体不适,不能前来赏花,特让奴才通禀。”

“这,”胡惟庸像是皮球泄气,“我这是白忙活了。”

“相爷,奴才告辞。”刘太监也不多说,转身走了。

毛骧有点如释重负地:“这下好了。”

“哼!”胡惟庸气不打一处来,“我们是让朱元璋给涮了。”陈宁怯生生地说:“那又能怎样?再找机会吧。”

“朱元障老奸巨猾,他是不会上当了。”胡惟庸喘着粗气,“这一切都发生在朱元璋去刘基家之后。刘基这个老贼,定是他向皇上进了谗言,才使我们步步走下坡,越来越倒霉。”

“好在刘基业已身亡,相爷可以出口气了。”

“哼,可他的儿子还在。”胡惟庸眼中射出凶光,“我要让刘基断子绝孙,不能让刘琏还活在世上。”

“这,”毛骧觉得没必要再对刘琏下手,“刘基已死,何必再涉及下辈。”

“是啊。”陈宁也有同感,“弄不好露出马脚反为不美。”

“毛骧,今后不要你再对朱元捧下手了。”

“多谢相爷。”毛骧觉得真正解脱了。

“但是,除掉刘琏的任务交给你。”

“啊!”毛骧吃了一惊,“这……”

“办法你自己想,但不许拖延时间,要尽快除掉这个祸害,方消我心头之恨。”胡惟庸的口气不容置疑。

毛骧不敢再讲条件,他明白如若反对,他的性命难保。赶紧应承下来:“下官尽快去办,管叫相爷满意。”

坟墓用青砖砌就,圆形的宝顶已长出萋萋青草。四周栽种的松树也已成活,由于皇上特批了丧葬官银一千两,刘琏还为父亲修建了享殿。他在墓园的墙外搭建了一处茅棚,决意在此守孝三年。每当夜静更深,刘琏就会想起父亲的一生,他用智谋帮助当今皇上取得天下,却含冤死在了奸臣胡惟庸手中。也不知何时皇上方能处置这个奸相,让父亲的冤魂在九泉下能够瞑目。

刘琏在茅棚中手捧一部《史记》正在专心致志阅读,门外闯进来一个头戴草帽的汉子。他的半张脸遮着:“大官人,赶路、口渴了,讨碗水喝。”

刘琏的心思全在书上:“对不起,没有茶,只有冷水。”

“冷水最好,败火又凉快。”

“缸里有,你自己用。”

“多谢了。”汉子从缸里舀起半瓢水,转过身去喝。他迅即从怀里取出一个纸包,将白色的药面抖在瓢中。然后将瓢扔到缸里,假意用手背抹抹嘴,“大官人,告辞了。”

刘琏这才想起来人已走,急忙站起相送。到了门口,那汉子已不见了。不由得觉得情里欠缺,颇为自疚地返回。自己也口渴了,舀起凉水咕嘟嘟喝下半瓢。

过了不到一刻钟,刘琏的肚子便痛起来,而且越来越厉害,直到直不起腰,如同肠子被搅动一样,疼得他在地上打滚。

讨水喝的汉子又无声地走进来,其实他是毛骧。看见刘琏的情景,他冷笑几声:“刘公子,和你爹一样,你是中毒了。”

“是……你……你下的……毒。”

“然也。”

“你……是……什么……人?”

“不要问我是谁,我且让你死个明白。我是胡惟庸相爷派来的,你的父亲也是死于他手。”毛骧转身离去,他之所以二次返回,告知实情,是为了求得自己的心灵安慰。

刘琏已是气息奄奄,而且痛彻骨髓。他尽力将自己的食指咬破,在衣襟上写下“胡惟庸害”,没容他写完,“害”字只写出一半,刘琏便撒手归西了。

几日后,地保发现刘琏的死尸,报告给官府。地方官逐级上报给朝廷,最后报到了朱元璋的御前。朱元璋手掐那半幅衣襟和残缺不全的血书,虽说不能就此指实说胡惟庸是凶手,但是他内心中已认定就是胡惟庸害死了刘基父子。朱元璋决心尽快将胡惟庸除去。

洪武十二年九月,占城国遣使入明朝贡,而胡惟庸没有向朱元璋禀报。明太祖抓住这一事实,责问中书省犯有欺君之罪。左、右相胡惟庸和汪广洋吓得跪地求饶。但朱元璋决心把事情闹大,下令锦衣卫“尽囚诸臣,穷诘主者”。在严刑拷打之下,御史中丞涂节为了活命,首先熬不住了,他对主审官提出:“我要面见万岁,方能招供。”

朱元璋闻听就要打开缺口,便亲自来审问涂节:“你声称要见朕,有何重大内情要招?”

“万岁,罪臣供出内情,可否饶臣性命?”

朱元障稍加思索:“只要你如实招出,朕可以免你死罪。”

“那罪臣就全说了。”涂节奏道,“万岁,太史令刘基之死,是胡惟庸投毒所致,他还指使毛骧同样投毒杀死了刘琏。”

“这早在朕的预料之中。”朱元璋问,“还有什么重大隐情?”“万岁,胡惟庸结党营私蓄谋巳久,还有许多高官勋臣参与其中。比如右丞相汪广洋,就是胡惟庸的同谋。”

朱元璋立刻亲自提审汪广洋,身为右丞相的他,死活不肯招认。各种刑罚用遍,依然是铁嘴钢牙。朱元璋大怒,因为没有口供,降旨把汪广洋贬往海南。汪广洋走到半路,朱元璋的圣旨又到,因为在胡惟庸府中搜到了他与胡交往的罪证,明太祖下令将他就地处死。

汪广洋的死讯传回京城,他的爱妾陈夫人万念皆灰,便在楼中悬梁自尽。由此朱元璋得知,这个陈夫人本是犯官陈县令之女,理应没入官籍,发到功臣家为奴,可由于其貌美,胡惟庸做主,把他赏给了汪广洋。朱元璋大怒,,亲自审问胡惟庸等人,面对皇帝的威仪,众人先后招供,胡惟庸也一一交代了他的罪行。

第二年的正月初六,朱元璋传旨,将胡惟庸、陈宁、毛骧等人处死;对于涂节,则免于死罪。

廷臣见状奏道:“万岁,涂节当杀,不可赦。”

“为何?”

“他本是胡党重要成员,只因见其败绩,这才被迫自首,实为见风转舵之徒。这种奸臣,留下是大祸患。”

“可朕已当面允他免死。”

“万岁,生杀予夺权在陛下,当杀则杀。如汪广洋圣上贬他海南,后又降旨斩首,有何不可?”

“却也有理,一并诛杀。”朱元璋即下达了死刑圣旨,涂节和胡惟庸等同党尽被送上刑场。

问斩前夕,胡惟庸高声喊冤:“冤枉!不服。”

监斩官徐达问:“胡惟庸,你临刑喊冤,还有何不服?”

“万岁他执法不公。”

“怎见得?”

“罪臣谋反该当死罪,可是我的后台他却不闻不问。”

“你的后台,他是何人。”

“韩国公李善长。”

徐达眉头一皱:“胡惟庸,你不要临死胡攀乱咬,须知这是罪上加罪。”

“罪臣说的是实话,若不是李善长举荐,我又怎能爬上左丞相的高位。这一切谋反活动,韩国公全都知情并参与了。万岁因他是儿女亲家,就对他网开一面,臣至死不服。”

徐达反驳道:“万岁绝不像你所说,对待臣民是公正的,对法律从来都是认真执行。”

“不要说李善长了,皇上他对亲属从来都是护短。就说驸马都尉欧阳伦,因为他是安庆公主的丈夫,所以他动用官府为他贩卖私茶,大把银子流水般装进腰包,谁又敢说个,不,字?”“胡惟庸,你再敢胡言乱语,就割掉你的舌头。”

“割吧,反正我的命也没了,还要舌头何用,但在死前,这话我非说不可,我要让普天下人都知道,朱元璋不过是个伪君子。他其实比谁都不要脸,不信大伙看着,李善长和欧阳伦,一个是他亲家,一个是他姑爷,犯下滔天大罪,也不会丢一根毫毛。”

“斩,崭!”徐达急切地传令。

刽子手手起刀落,胡惟庸等人的人头落地。但是,胡惟庸在法场上的一番话,却已传到了朱元璋耳中。他深为埋怨徐达,认为不该让胡惟庸把这些话讲出来,这不是让他这个皇帝难堪吗?没有这一番法场陈词,他可以装作不知。而如今不行了,等于是胡惟庸死前同他叫阵了,若不依法处治,他会被天下人耻笑,让百官们背后议论。

朱元璋被逼到了死胡同,他狠下心来,亲自提审欧阳伦。这一贩茶案的关键证人是河桥巡检司的检守,奉召到京后,安庆公主派人给他送去了一千两黄金,要他为欧阳伦作有利的证词。可是检守没敢隐瞒,把黄金如数上交。朱元璋赞扬他:“你虽是小吏,但所为磊落,朕亲审就是表明要秉公办案,你要如实交代,不得作伪证。”

检守心想,反正是皇帝的姑爷,即使犯罪也不会真的治罪,可恨的是驸马家的家奴周保,对自己非打即骂。本来贩私茶是偷着干的事,而周保偏要大张旗鼓地进行。自己为他掩饰,想等无人时放行,而周保则嫌慢待了,把自己打得鼻青脸肿,至今耳朵还听不清问话。他越想越气,便照直禀奏了:“万岁,驸马爷贩运私茶是实,而且已有数年之久。”

“你身为检守,为何不加制止。”朱元璋怒问,“拿着国家的俸禄,不为国家办事,反而助长歪风邪气的蔓延。你们若是早加制止,欧阳伦他又何至于走到这步田地?”

“万岁有所不知。我们这些小吏,别说在驸马爷的眼里,就是在他家奴的眼中,也是连根小草也还不如。休言制止,有一次运茶的大车不足,家奴周保让小人到民间强征五辆大车。民间的车闻讯早就逃了,小人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征来四辆大车。那周保一见大怒,把小人打得死去活来,险些要了小人的命。”检守越说越气,“万岁,这个家奴可得用国法教训教训。”“想不到他们竟嚣张到如此程度,若不是朕亲自审问,朕还不会相信。”朱元璋问,“依你看,他们该当何罪?”

“家奴周保,怎么也得打他二十大板,让他长长记性,别再拿我们不当人。”检守思忖一下,“至于驸马爷,万岁当面训斥他几句也就是了,那钱该赚还赚,就是别太张扬才对。”

“狗奴才,你倒是替朕作了判决。”朱元璋站起身,“朕问你,贩卖私盐私茶该当何罪?”

“这,自然当是死罪。”

“好,你且听候朕如何处置� ��们。”朱元璋回到内宫。

安庆公主和欧阳伦都在忐忑不安中焦急等候,朱元璋亲自审理,他们料到事情闹大了。见到朱元璋回来,安庆公主迎上去:“父皇,您审过了,那个检守是怎样说的?”

“哼!好好的公主驸马你们不做,偏偏去走私,难道你们缺钱吗?要多少银子告诉朕,朕给你,何苦违犯国法!”

“父皇,不要听信他们的谗言,驸马他没有走私,这是无耻刁民的诬陷。”

欧阳伦也辩解说:“父皇,儿臣并不缺钱花,断然不会做违法之事“够了!”朱元璋怒斥,“你们还在巧言狡辩,检守他敢冤枉你们?还行贿千两黄金,亏你们做得出来。”

安庆公主始知事态严重,赶紧跪在地上:“父皇,驸马所为乃一念之差,都是儿臣的主张,万望父皇饶恕。”

欧阳伦也跪在地上:“父皇,儿臣错了,以后再也不敢了。”“晚了朱元璋叹气,“国法难容,朕的女婿犯的是死罪啊!”

“啊!父皇,你不能啊!”安庆公主抱住朱元璋的大腿。

“朕定的国法,朕不能自毁,”朱元璋闭上眼睛,“让他准备后事吧。”

“不,不,儿去找母后。”安庆发疯地转身就跑。

马皇后已然来到:“安庆,母后来了,你不要枉费心机了,这是你们自作自受。这不是我们的家事,这是国家大事。你父皇制定的国法,如果他带头毁废,那国家还能存在吗?又何以面对天下臣民?”

朱元障握住马秀英的手:“皇后,你不怪我?”

“万岁,你这也是无奈呀!”马秀英坚定地,“万岁,不能让百官和万民在背后戳你的脊梁骨。”

“朕这一生,有你为皇后,方能坐稳这个江山。”朱元璋传旨,“将周保枭首弃市三天。欧阳伦赐死,午门外曝尸一日,以儆效尤。”

安庆公主登时晕倒,马皇后晃了几晃,朱元璋将她扶住,才不致跌倒。但自此以后,马皇后便一病不起,以致过早地离开了朱元璋,使这个开国皇帝的性格也发生了巨变。

灭门叹铁券天气有些炎热,寝宫的门窗洞开,一点风丝也没有,闷得让人心情烦躁。朱元璋在御座上已是汗透衣衫,他放下一份奏折,想静静心思,但思绪如潮,怎么也安静不下来。他在想一个问题,自己这样操劳,究竟是为了什么。为了大明江山千秋万代,能够做到吗?秦始皇原想一代又一代传下去,可是二世胡亥即已亡国。千秋永固的江山是不存在的,万岁不死也是办不到的。但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总要多传留几百年,朕这大明,哪怕像周朝一样存在八百年,也就心满意足了。看来为这江山的久长,自己还得不辞劳苦。他提起笔来,白纸上留下了他的一行诗句:

百僚已睡朕未睡,百僚未起跃先起。

不如江南富足翁,曰高一丈犹拥被。

近来,朱元璋的心情一直比较压抑,也就是很不开心。相濡以沫的马皇后弃他而去,安庆公主的丈夫被他赐死,随之更是雪上加霜,太子朱标竟也突然辞世。这是对朱元璋的致命一击,使他的脾气变得相当暴躁,动不动就发无名火。身旁的刘太监见皇上不开心,便试探着说:“万岁,天气闷热,莫要一直憋在屋里,到外边走走,心情会好一些。”

朱元障被提醒,遂决定出去散散心:“刘公公,你不用跟随,朕自己随便走走,少时回来。”

刘太监不放心:“万岁小心。”

朱元璋信步不知不觉到了吉庆宫,这是充妃的住处。他不免又想起了这位胡贵妃,虽说不是专宠,但对充妃他心里总是放不下。记得一月前到充妃宫中,得知充妃有了身孕,朱元璋为了保胎,特地又去往宁妃处过夜。屈指算来,也有五个月了,朱元璋在吉庆宫外往来踱步,对于进不进去一时拿不定主意。

宫内,充妃正在与人对饮。此刻已有七八分酒意的充妃,举着手中的银盏,两朵桃花爬上面颊,深情地望着对面的宫女,泪眼婆娑:“表哥,明天你就要出宫了,此一别不知我们何年何月再能相见。”

“半年来,能与表妹同床共枕,恍如在神仙洞府无二。”原来那宫女装束者是充妃的表兄,“所幸未被识破,你我二人平安,这是上天赐福,只要彼此有意,总有相见之日。”

“表兄,过个数月半载,你再来同我相会。”

“不,万万不可。”表兄连声反对,“得意不可再往,相聚半年未出差错,已属不易。”

“表兄还以宫女面目留宿宫中,谅来无事。”

“日久天长,纸难包火,上次被皇上撞见,就险些原形毕露,切不可再度涉险。”表兄叹息着道,“现在你已不是当年的胡小姐,你已是皇帝的充贵妃了。”

“表兄,你我原本青梅竹马当成连理,谁料命运捉弄,竟被那朱元璋强行拆散,而今还得这样提心吊胆地偷情。小妹可是不愿做这贵妃,我是多么渴望和你生活在一起。”

“咳,今生今世已不可能,就不要再自寻烦恼了。”

朱元璋已然走到了宫门前,那当值太监跟在身后追着说:“万岁,容奴才进去通报。”

“朕已说过,你老老实实在宫门呆着,朕自己进去,无须通禀。”朱元璋大步走进房中。本来上次来此,听见嬉笑之声他便心中存疑,而今他要看看充妃是否背着他有猫腻。

充妃和表兄正在酣饮,突然发现皇上站在了面前,一时间二人全都傻了。朱元璋何等精明,冷笑着问道:“是什么人,敢和贵妃同桌共饮?”

“万岁,是妾妃闲来无事,一人饮闷酒无趣,才硬拉这宫女作陪。”充妃给表兄使个眼色,“还不快些退走。”

表兄不敢言声,抽身要走。

“站住。”朱元璋断喝一声。

表兄不敢再挪动脚步,但他始终垂眉低首。

朱元璋又是怒喝一声:“抬起头来。”

表兄只得将头仰起,便露出了颈部的喉结。

朱元淳一步步逼近:“好一个宫女,演戏演到朕的皇宫内苑来了!”

表哥一见事已败露,急忙跪倒在地:“万岁饶命,都是罪民不好,如此乔装只为看望一下表妹。要杀杀我一人,与表妹无关。”

充妃既不跪地也不求饶:“万岁,既巳被你撞见,也就无须再加隐瞒。本来我们兄妹自小相爱,却生生被你给拆散。我们旧情难忘,才有今日之举,你要杀要剐冲我一个人来。”

朱元璋眼睛死盯着充妃隆起的腹部:“说,你肚子里的孩,子,可是你二人私会的孽种?”

“是便是,自然是我二人相爱的结果。”充妃完全是一副不在乎的神态。

朱元璋已是气得脸色紫胀,刷地拔出佩戴的宝剑:“我把你们这对狗男女,真是胆大包天,竟敢给朕戴绿帽子。”手中剑直刺过去,先将充妃扎个透心凉,又复一剑砍去了表兄的人头。

充妃用尽最后的力气,爬到表兄身上,嘴角现出一丝苦笑:“表兄,我们总算死在了一起。”

当值太监这才想起大事不好,转身要跑。朱元璋跟进一步,剑锋插进他的后胸:“你这个奴才,也不是好东西,合伙欺朕,怎能容你。”

太监嘴角咧了几下,鲜血横流,倒在了地上。

一直暗中跟随保护的刘太监问:“万岁,充妃身死,对人该如何交代。”

朱元障想了想:“就说她身怀有孕,私自堕胎,是而被朕赐死。”

“那,奴才就将他们的后事处理了?”刘太监胆怯地问。

“给充妃起个坟包,日后他的亲人或者她的儿子楚王朱祯问起,也好有个去处。”说着,朱元璋从充妃身上抽下一条白玉链带,交给了刘太监,“这个给楚王留个念想。”

刘太监接过:“奴才记下了。”

朱元璋回到自己的寝宫,望着案上堆得寧高的奏章,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但是没人帮他处理国事,而且,他也不相信别人。又坐回案前,拿起一个奏折打开来,见是御史余敏和丁举二人联名的本章,不觉格外注意起来。两位御史联名上表,说明问题的严重性。他从头看罢,不觉倒抽了一口凉气。国事繁冗,自己怎么把这个人给忘了。想想新立的皇太孙朱允坟,心中越发沉重起来。太子朱标不幸夭亡,朱元璋本想立四子燕王朱棣为太子,但遭到大臣的反对。他也难以违背千百年来的惯例,册立皇长孙允玟为皇太孙。这个允坟,与其父的性情相同,也是仁厚有余,刚武不足。遇事优柔寡断,又过于善良。朱元障担心允坟日后继位,难以挑起这副治国的重担。眼下这个奏折,倒是个绝好的机会,何不叫他来历练一下,也好令其学学如何做好皇帝。

刘太监奉旨将朱允坟召到,允坟恭恭敬敬地叩拜:“皇祖父,天色已晚,叫孙儿前来有何旨意。”

“你看看这个。”朱元璋把奏折交给他。

朱允坟拿在手中,从头看了两遍:“皇祖父,孙儿看过了。但不知要孙儿看它是何用意?”

“允坟,假如你现在是皇帝,对这一奏章该如何对待?”

朱允坟脑子里急速地过筛子。这份奏折的内容是,天上的星相异常,主大臣谋逆篡位。而韩国公李善长与胡惟庸是至亲,又是胡的后台,胡的升迁,系李善长一手提拔。此人不除,日后对朝廷极为不利,因为李善长能力太大了,朝中门生故旧甚多,可以说能做到一呼百应。二臣建议,及早除去这一隐患。

朱允坟想了再三,按自己的思路说:“皇祖父,孙儿觉得这道表章是无稽之谈,所谓星相示警,全系无中生有。这样的表章,不必理睬,丢过一边便是。”

朱元璋连声说道:“果然不出朕之所料,你还不是当皇帝的料。要知道,这两位御史是借星相说事。他二人是为你日后坐皇位着想,担心李善长会危及你的皇帝宝座。”

“那也不该无中生有,假借星相害人。”

“孙儿,你还是不懂为政之道,要达到目的,有时就得寻个借口。”朱元淳再问,“话已说明,你看该如何处置?”

“这,李善长身为韩国公,又是皇亲,只能教育训导一下,警告他不得胡来,要谨慎为官。”

“孙儿,你太天真了。天底下岂有与虎谋皮的事例,要想皇帝座位牢固,就得铲除一切对己不利的因素。”

“皇祖父的意思是,要罢了他的官?”

“说得太轻松了,”朱元璋耐心身传言教,“像李善长这种人,即使在野,仍然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还能一呼百应,必须彻底根除。”

“听皇祖父的意思,终不然还把他下狱不成?”

“关进大牢也不管用,只要李善长还有一口气,他的同党便有幻想,以为朕的亲家总会出狱的,为乱之心就不会死。”

朱允坟可是糊涂了:“皇祖父,总不能杀了他呀?”

朱元璋的表态令朱允坟大吃一惊:“就是要将他处死,只有这样,才能免去孙儿你继位的后患。”

“皇祖父,您杀不了他。韩国公可是有免死金书铁券的,而且他是免死两次,儿子还有一次。”

朱元璋冷笑几声:“金书铁券是朕发的,朕就有法叫他没用。别忘了朕还有一句话,谋逆者不在赦免之例。”

“可是,他没有谋逆啊!”

“他与胡惟庸合谋害朕,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加给他谋逆的罪名,对他一点也不冤枉。”

“皇祖父杀了他,李家会仇恨您的。”

朱元璋冷笑几声:“有道是斩草要除根,所以朕要给李家灭门。”

“灭门!”朱允坟感到毛骨悚然,“他家七十多口全杀?”

“朕活着不怕他们报复,皇爷爷担心的是你呀。”朱元璋无限爱抚地,“你太宽厚仁爱,朕不能让他们从你手中夺走大明的江山。”

朱允坟突然跪下了:“皇祖父,孙儿有一请求,万望应允。”“什么事,说吧。”

“请皇祖父无论如何饶临安公主姑妈一命。”

“朕的亲生女儿,自然要免死。”朱元璋爽快地同意,“好了,平身吧。”

朱允坟还不肯起身:“皇祖父,孙儿还有话说。”

朱元璋脸绷起来:“你呀,最好不要得寸进尺。”

“皇祖父,你不能让姑妈成为寡妇,也不能让她失去亲生骨肉,望您格外开恩,饶了驸马李祺和两个孩子吧。”

朱元障沉默许久,才缓缓开言:“按理说,你为他们一家四口求情没错,可你这就是妇人之仁。这不是一个皇帝所应有的性格,朕归天以后,怕这就是你致命的弱点。”

“皇祖父放心,孙儿也不会对敌人仁慈的。”

“好吧,但愿如此。”朱元璋点头了,“就以孙儿所言,免了李祺一家四口人的死罪。”

刘太监携圣旨到了韩国公府,宣读了圣旨,李府上下如闻晴天霹雳。他们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贵为国公且与皇上是儿女亲家的李府,竟遭此灭门横祸。

临安公主痛哭失声:“公爹,父皇他一定是听信了谗言,待儿媳进宫去为全家人求情。”

李善长与皇帝相处多年,深知朱元璋的为人:“公主,难得你的一片孝心,你不要进宫了,没有用的。为父的死,只是早晚的事。在十年前我就该与胡惟庸一同上法场,晚死了十年已是不易了。只是我没想到,会连累家小七十多口,谁也不怨,是我自作自受啊!”

行刑之日,天空飘着细雨,像是为李家哭泣。李善长这位七十七岁的老人,他步履蹒跚,艰难地移动着脚步。跪在地上就要被砍头之际,他左右环顾一下那些还不谙世事的孙男孙女,禁不住老泪纵横,仰天长叹:“天哪,难道这就是我出生人死戎马生活几十年,为子孙后代争来的荣耀吗?尔可免两死,子可免一死,这就是作为国公得到的金书铁券吗?天哪,早知现在,何必当初,我就在乡村做一田舍翁岂不没有这灭门之祸!”但是,一切全都晚了,七十多颗人头落地,刑场一片血腥,令人惨不忍睹。

朱元璋注视着窗外的风雨,计算着行刑的时间。他的面部看不出表情,似乎对这一切都习以为常。可是皇太孙朱允坟却悲悲戚戚地走进来:“皇祖父,他们一家全死了。”

“你应该高兴才是,这样一来,皇爷爷去后,就少了一个夺你皇位的人。”朱元璋在为他的杰作欣慰。

“皇祖父,您曾说李善长是您的萧何?”

“是啊,”朱元璋对皇太孙还蛮有耐心,“看来你还是没能变仁慈为刚毅,当大明朝需要萧何时,他李善长就存在。当他威胁到大明朝的存在时,他也就只能成为长乐宫中的韩信。”

“皇祖父,对有大功的开国元勋,还是应该给予优厚的待遇,时时刻刻挂在心头才对。”

“是啊,给他们封公封侯,让他们的后代世袭,赐建府邸,颁给免死金书铁券,这待遇也够丰厚了。”

“皇祖父,有一开国功臣已是病重不起,您一直也没关心,当年如果没有他的英勇善战,大明朝只怕还未能开国呢。”

“哦,孙儿所指何人?”朱元璋心中无数,“是哪位大臣,竟这般重要?”

“皇祖父,是魏国公徐达。”

朱元境竟至半晌无言,默默而立。

朱允坟胆怯地问:“皇祖父,孙儿是错了不成?”

“啊,没有,你提醒得很好,朕不该把这开国第一功臣忘记。”朱元璋知道这个皇太孙过于仁慈,真话不能对他说了,“朕听你的建议,要去魏国公府上去探望他的病情。”

“孙儿也去如何?”

朱元璋想了想:“好吧。”

闻听皇上到府探病,卧病在床的徐达不觉惊呆了。他太了解明太祖这个人了,感到是吉凶未卜而且是凶多吉少。赶紧爬下床来跪地接驾:“万岁驾临,臣无限惶恐,真是皇恩浩荡。”“魏国公请起,”朱元璋扶他上床,“大病在身,何须多礼。快请卧床休息。”

徐达上了床,仍不肯躺下:“万岁在此,微臣怎敢失礼。”“哎,这话就说远了。”朱元璋显得分外亲切,“你我说是君臣,实则情同手足,甚至比兄弟还亲。”

“臣不敢,微臣对万岁永怀崇敬之心。”

“魏国公哪里有恙,让朕看看。”

徐达俯卧在床:“万岁,臣是背部生了痈疽。”

刘太监上前掀开徐达衣服,只见他的背部有一拳头大的包,已是破头了,尚在流脓淌血。朱元璋眉头皱了几下,刘太监赶紧给盖上了。

朱允玟一旁心疼地说:“魏国公,这一定很痛吧。”

“无妨,也就等于战争中被射中一箭而巳,外敷内服同时用药,再有几个月就会好的。”

“魏国公是开国元勋,大明第一功臣,能征惯战,百战百胜,大明朝不能没有你。”朱元璋深情地说,“而今北元虽说窜人大漠,但贼心不死,常来扰边,朕还要靠魏国公康复后北征破敌呢。”

“臣只要身体一好,立时奉圣命击败北元,保我大明江山边境安宁。”徐达在病床上表示忠心。

朱元障站起来:“魏国公好生将养,需要时朕派御医来。”

“臣不敢当。”徐达心说,可千万别来御医,刘基要不是胡惟庸领来御医,也不会死于非命,“臣用的药还很见效,只是在饮食上注意就可以了。”

“啊,饮食当如何注意?”

“此病最忌吃蒸鹅,如吃这种食物,等于催毒发作,病人不出三天,必然背痈破裂而亡。”

“好,朕就告辞了。”朱元璋走了。

徐达松口气,总算躲过了一劫,看来并无大碍了,朱元璋不会对他怎么样了。时值中午,正要用午饭,家人报称宫里的御前太监刘公公来了。徐达急忙要下地迎接,刘太监劝阻:“国公爷不要动,奴才是奉皇上之旨,为国公爷送来午餐。”他递上食盒。

徐达接过打开一看,登时就傻眼了。食盒里赫然躺着一只油光发亮香气扑鼻的蒸鹅。待了片刻,他叩头谢恩:“臣谢万岁所赐“国公爷,吃了吧。”刘太监催促。

“当着公公的面多有不雅,”徐达敷衍着搪塞,“万岁赐食荣耀无比,少时自会吃下。”

“国公爷,万岁是要奴才看着国公爷吃下食物才能离开。”

刘太监再次督促,“请用吧。”

徐达明白,这是朱元璋要他的命。俗话说君要臣死臣不能不死。他用手抓起蒸鹅,就往口中送。

徐达的家小看见上前来夺:“老爷,你不能这样,吃了就没命啦!”

“咳,你们哪,怎么全都犯糊涂。”徐达也顾不了许多了,当着刘太监的面,对他的家小说,“这巳是皇恩浩荡了,我这样病死,这魏国公的爵位,还可以世袭,你们还可以坐享荣华富贵。”

“老爷,皇上不该这样待你,你为大明江山立下无数汗马功劳“傻话,”徐达教训家小,“韩国公的功劳小吗?可他不是七十多口全都问斩了,灭门了。皇上对我徐达是宽宥的,假如我在战场上战死不也一样吗?不要多想了,只能叩谢皇恩,我不在了,皇上才会放心,至少我徐达不会对大明江山构成威胁了。”

刘太监有些不耐烦了:“国公爷,吃了吧,咱家还等着回宫复旨呢徐达开口便吃,少时已吃下半只:“刘公公,下官实在是吃不下了。”

“好了,咱家看也可以了,半只不算少了。”刘太监走了。

朱元璋听了刘太监的禀奏,脸上现出轻微的笑意:“徐达还算识相,他也就占了不少便宜。”

三天后,徐达背痈破裂而亡。

两名据有首功的文臣武将,李善长和徐达,业已全都身死,明太祖的心安定了许多。

当日,御史余敏又来进宫求见:“万岁,臣有要事启奏。”

“有何本章奏来。”

“万岁,胡惟庸一案,牵涉官员甚多,且都位高权重,臣难以结案,特奏请万岁定夺。”

“说吧,都涉及何人?”

“万岁请龙目御览。”余敏递上一份名单。

朱元璋接过从头看下:吉笨侯陆仲亨,延安侯唐胜宗,平凉侯费聚,河南侯陆聚,南雄侯赵庸,荥阳侯郑遇春……一长串名单,开列的全是侯爷和大将,其中大多是跟随明太祖打天下的淮西人,尽皆战功显赫,勇猛异常。这些人,朱元璋可说是熟悉得了如指掌。他想,就这些战将,随便哪一个,都足以让朱允坟的宝座不稳!

他似乎漫不经心随意地动问:“你名单上开列的人,说他们是胡党,都有确凿的罪证吗?”

“铁证如山。”

“既是罪行属实,不管他曾立有多大军功,谋逆者一律斩杀。”朱元璋信口说来,“杀吧,但不涉及家族。”

就这样,二十多名握有免死金书铁券的侯爷,在法场上人头落地。至此,历时十载,胡惟庸一案才算了结。株连被杀者共达三万余人。

借着胡惟庸案,朱元璋为保皇太孙基业安稳,几乎把开国功臣诛杀殆尽。

边关接连发来急报,北元主率十万铁骑,不断侵扰犯边。边境的二十多座城镇受到铁蹄的践踏,居民死伤过万,妇女被虏上千,牲畜被抢两万多头。而且北元的抢掠还在向纵深推进。

朱元障紧皱眉头,他并没有把北元放在眼里,觉得他们已是手下败军不足为虑,只要出兵,他们就会狼奔豚突。只是派何人为大将军,这事让朱元璋大费思量。开国武将已被他诛杀殆尽,如今可以统领兵马的武将还有三人。一个是颍国公傅友德,一个是宋国公冯胜,还有一个是信国公汤和。这三人里,汤和业已告老还乡,朱元璋很满意汤和主动交出军权,也不想再重新启用。而傅友德和冯胜二人,全都建有殊勋,兵权过重,功劳过大,只怕日后难以驾驭,而皇太孙就更难对这二人统率指挥了。怎么办,朱元璋脑子里跳出一个人影,他便是左副将军蓝玉。对呀,此人可用,蓝玉是常遇春的妻弟,多年从常遇春征战屡立战功,他又是已故皇太子朱标太子妃的舅爷,和皇家几层亲缘关系,总比傅、冯二人近得多。从现在就培养他作为皇太孙登基后的柱石之臣,让他广立军功,握有兵权,建树他的威望,以保皇太孙皇位稳固,大明朝万古长存。

朱元璋打定主意,宣蓝玉上殿,降旨道:“蓝将军,北元犯边,战火燃起,联委你为征虏大将军,统率十五万军马,刻曰出兵,务将北元骑匪击溃。”

蓝玉得以独立统领大军,精神为之一振:“臣遵旨,谢万岁!”

“蓝玉,朕对你期许甚高,此番一定要将北元的实力打掉,使其近年内不再对我边疆构成威胁,不要只是赶走了事。”

“万岁心思末将尽知,定当不负圣望,早传捷报。”

“好,愿你后来居上,超过徐达、常遇春的智谋和勇猛,”朱元璋特别透露,“但愿以后大明朝的武将,你就是首屈一指了蓝玉大军的出征,没有声势浩大的仪式,也没有向边关发出边报。他把大军分成十数个小股,是暗中偷偷向北进发。待到北部边境会合时,边关还不知十五万大军已到。更不要说北元了,他们还蒙在鼓里。当时,北元正对明朝三个边疆重镇进行侵扰。蓝玉的副将问:“大将军,你我是兵分两路,还是分三路制敌蓝玉早已胸有成竹:“我们决不分兵,而是集中兵力,给北元军队以毁灭性的打击。”

副将不解地又问:“那,我们打他哪一路?”

“我们哪一路也不打,”蓝玉言道,“三路都打便要分兵,形不成拳头没有优势兵力,便打不疼他。若打其一路,另两路则必然逃窜。他们遁入大漠,我们难以再捕捉战机,便又要重蹈以往对元作战的覆辙。我大军一走,他们便重来骚扰,使我军有力用不上。”

“那该怎么办?”副将说,“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我们要深人大漠,埋伏起来。在他返回的路上,打他个措手不及,这样方能将其主力击溃。”

“大将军,那我们就眼睁睁看着三个边境城镇被北元的铁蹄揉躏。百姓被烧杀抢掠,我们不是失职吗?”

“暂时的损失,是为了长远的胜利。”蓝玉分析说,“我军秘密到达,北元尚蒙在鼓中,十五万大军的伏击,对他们便是致命的打击。再者,北元军抢掠归来,就背上了包揪,于我军更为有利。”

“埋伏久等,可是个苦差事。”

“战争就是流血流汗,这点苦算得什么。”蓝玉传令,“大军准备好三天的干粮和饮水,向大漠纵深全速前进。”

明朝大军人不知鬼不觉的,在北元返回的路上设下了重重埋伏。半天过去了,没有敌人的任何动静。战士们在酷热中煎熬,身下的沙子如火一样烫人。

副将有些沉不住气了:“大将军,假如北元军返回时不走这条路,我们不是白受罪了?”

“这是他们返回老巢的必经之路,要耐心等待。”蓝玉也担心北元主万一绕道改走他途。

路上传来了人的说话声,和车马的行进声,是一队人马过来了。蓝玉传令:“噤声,不要暴露。”(未完待续)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本站推荐

透视之眼神魂至尊新时代导师大清隐龙最强狂婿第九特区漫威里的德鲁伊女神的超级赘婿带着满级帐号闯异界第一战神

相邻小说

无限辉煌图卷大仙的日常生活捡到一个末世人在迪迦,女装的我娶了居间惠种植我也能成神抗日之煞神传奇全球末日:开局获得最强天赋从抽到太阳意志开始拯救全人类请勿惊扰邪神[无限]重生之超级仙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