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西红柿小说移动版

m.fqxsw.org

第十四章 生命难以承受之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刘鑫走下飞机舷梯,伸展了一下胳膊,活动一下腰身,长吸一口故乡的空气,清新怡人。

还是那片蔚蓝色的天空,还是那座熟悉的城市。

他直奔乌鲁木齐建行,找到信贷部。这是他第二次来这,第一次为买房搞按揭来过一次。

他很客气地询问工作人员有关贷款事宜。

工作人员是一位大姐,对他也很客气,说你是按揭购房,那么房屋的所有权还不是你,你就没有资格拿房屋作抵押贷款。

他听得很认真。

大姐还很耐心,给他指了另一条路,说你去找其它银行或金融担保公司试一试,但可能利率很高,放款慢,手续繁杂。

这一块,应该是他知识的盲区,他没听真切,也不知道细问什么。对他刘鑫来说,他和人打交道,只需要对方说“行”还是“不行”即可,他喜欢直截了当。

他挟着皮包走出了银行。回国第一件事,落空了,他不免有些沮丧。他回头望了眼这家建行,心里还在滴咕,我又不是不还你们钱,你们至于把我拒之门外吗?我找你们贷款,难道不是你们求之不得吗?

他瞟见到了银行旁边一家房屋中介,信步走了进去。

一个小姑娘非常热情接待了他。

“先生,您买房吗?”

刘鑫心想,还买房,我恨不得卖房。

小姑娘喋喋不休说了一大通,她们这里有小户型、大户型,步梯、电梯……

刘鑫勐然说:“卖房。”

小姑娘笑嘻嘻说:“卖房也行。您坐,您坐。”

“我是按揭买的,能卖吗?”

“可以呀。”

刘鑫按小姑娘的指点,填了张卖房合同。

刘鑫问:“需交费吗?”

”不用。”

刘鑫不相信还有开店,纯粹为人民服务的。

“成交后,我们会收取一定费用。”

“我是说啰。”

“您回家等着,我们这边有买家啦,再通知您。”

我还回家等着,家都要卖了。他一着急,忘了跟吴姗沟通。要是她再回乌鲁木齐,不是无家可归了吗?他现在管不了这么多,只有一门心思弄钱。

走出中介所,他立马给胡斌,就是斌子打了电话。

乌鲁木齐这边,相好的几个朋友,都被他都带去吉尔吉斯了。他在这里,一般都是和顾客打交道的多,顾客来了又走了,进一步联络感情的少。虽说在乌鲁木齐打拼多年,除了几个生意上的朋友,鲜有其它部门,特别是政府部分的朋友了。

但还有一些,谈不上深交,也仅是一面之缘。他就像个溺水之人,一根稻草也是希望。他从手机联系人中选了一些,把电话打了过去。

对方一听说是借钱,要么直接挂掉电话,要么就打着哈哈岔开话题,还说去他们那里来玩。

其实他知道是这种结果,他就是不想放弃这万分之一,万一有人就答应呢。

火车疾驰而去。

现在他最后,也是唯一的希望也就只有胡斌。

那家镇办家具厂,不知胡斌经营得咋样?,前两年听说,他还在维持。倘若办好了还好说,办砸了还不骂我是在坑他。

坑他谈不上,怎么说他也是我表弟。甩包袱给他倒是真的,当时不是急着去乌鲁木齐吗。所以,才半卖半送把家具厂转让了他。

这家具厂,是刘鑫心头之恨,也是他心头之痛。

他在部队磨练了二年后,转业回到县里。民政局安排他到一家塑管厂去上班,他去了,实际上是负责厂里的治安,就是一个保安。每天在厂区里巡查,就跟散步似的。

没意思。

他毅然回到乡下老家。

他当时离开老家时,身着军装、军帽,戴着大红花,真可谓雄赳赳、气昂昂。他爸也戴着大红花,陪着他,满脸堆笑向大家鞠躬。他是村里人的骄傲,是村里人的光荣。他们簇拥着他,锣鼓喧天,欢送他到村口。

他回来时,村里人失却了当初的热情,只是很平澹一句问候。

“鑫儿,回来了。”

他爸是个木工,手艺人,常年在外奔波,难得着家。他妈在菜园子干活。

“妈。”

他妈没有惊喜,也是不冷不热,像其它村民一样。

“鑫儿,回来了。”

怎么啦?难道我去当兵,就一定要成为英雄,戴大红花,让市里、县里敲锣打鼓送回来,才算是荣归故里。

村里人不待见他,他不服气,他心里憋着一股气,我一定要做点什么,让你们瞧瞧,两年的军旅生活,没有把我变成英雄,但把我铸就成一个铮铮铁汉子。

他闯进镇长办公室,啪地敬了个军礼。

他像个愣头青似的,求镇长安排点事。他还保证,绝不辜负您镇长的期望。

两天后,镇长召见了他,并给他引荐了一人。

这个人叫朱一彤,比刘鑫年长几岁,穿着朴素,眸子里透着生意人的精明。他跟刘鑫爸一样也是一个木工,也是常年在外,在像武汉的一些大城市里,打零工,也就是同几个泥瓦工、油漆工搭班子,蹲在马路边,等待顾主装修房子找上门来。凭借着他的勤劳,几年下来攒了不少钱。但居无定所,食不裹腹,他累了,想回家了。他也是听说,老家的镇上,大力发展乡办企业,于是他萌生了办家具厂的想法。

按镇长的话说,他赚了钱,没有忘记家乡,想回馈乡亲们。但他需要一个合作伙伴,负责跑营销。

镇长觉得刘鑫是最合适的人选,因为他跑了大半个中国,是见过世面的人。只有刘鑫自已清楚,他只是到了最北边的黑龙江去当兵。

就这样镇上提供一个废旧仓库给他俩。朱一彤出资三十万,刘鑫出资二十万。他们分工明确,朱一彤主内,负责生产;刘鑫主外,负责营销。

工作没问题。

钱?

刘鑫转业,政府给他一笔退伍费,还差得远。

刘鑫打起他爸的主意,他爸这些年应该有不少积蓄。

村里不少的人翻新房子,做起两层、三层的小楼,而他家还是那破败的平房。他爸说,等刘鑫结婚,他们家也要做一幢气派的四层小楼,比谁家的都大,羡煞村里人。

他妈一边跟刘鑫说着,一边很不情愿从枕头里边抠抠搜搜摸出一本存折。

儿子要干事业,他妈心里高兴着呢。

生产什么,朱一彤在外面跑的人,应该是门清,这一点刘鑫大可放心,他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去找买家,履行自己的责任。

他到县城一家家门店,烧香拜佛,求他们去厂里看一看,去订货。别人告诉他,现在都做品牌,像全友家私。你们做什么品牌,有名气吗?有市场认可度吗?

他无言以对。

他路过一所学校,忽然冒出一个想法。学生的课桌,教师的办公用品,这个对产品的要求不高,而且量大。这是一个多么大的广阔市场。在半路上,他打电话,把这个想法告诉朱一彤。

“太好啦。就按你说的办,你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就冲朱一彤的说法,刘鑫就有意见。敢情你没有任何主张,就一甩手掌柜。

目标明确后,刘鑫开始往一个又一个学校跑,小学、中学,包括一些幼儿园。他跑遍了三镇九乡。买个二手摩托车,轮胎都磨破了好几个。刘鑫不怕吃苦,况且他有的是力气。不出半月,还真有三、四所学校和刘鑫签定了意向合同。

刘鑫把这些合同拿给朱一彤看时,朱一彤还直夸他真有本事。

正好厂里,朱一彤差不多购全了木工机械,招来不少员工,还从附近山上买回大量的木料,堆在仓库外边。

甚至,他把刘鑫爸也从外地请了回来,聘为厂总工程师。为公平起见,朱一彤把他老婆弄到厂里当会计,说穿了就是管钱。这样一来,他们两口子便执掌厂里财、政大权。

居然,朱一彤还说得冠冕堂皇。

人家拿的钱多,任性点没什么。再者说,既然是合伙,太过于计较,也不利于厂子的发展。刘鑫不以为然。

镇长剪彩,家具厂就热热闹闹开张了。

仪式一完,朱一彤便宴请了镇长以及镇上一些头头脑脑。席间,镇长说,镇中学跟他打了报告,要更换桌椅,我来跟他们打声招呼,正好你们去接了。肥水不流外人田嘛。看来,朱一彤这顿饭请得值了,镇长的回报也还算丰厚。

第二天,刘鑫去镇中学,很顺利地拿到了合同。全校师生大几百人的,课桌、办公桌、靠背椅,这是一笔大生意。至于能赚多少钱,这还得朱一彤根据原材料、做工来核算。刘鑫倒不关心这,他的成就感,在于拿到合同。

校长签字,刚写了一个字,抬起头若有所思,望着刘鑫,说他们学校有些贫困生,你们厂能不能担起社会责任,捐助一点。

从学校赚钱,又回报给学校,理所应当。再说这里,是他的母校,他曾经在这里生活、学习了三年,一切都是那么熟悉,那么亲切。

“可以呀。”刘鑫答得爽快。

校长给他两张表格,他几乎都没瞧上面写了些啥,就不加思索地在捐助人处签上刘鑫。这其中一张便是吴姗。后来,刘鑫想起这件事,他和吴姗的美好姻缘,似乎冥冥之中早已天注定。

不久以后,吴姗考取了大学,校长把刘鑫叫到学校,告诉他,你资助的那个孩子学费是个问题。校长领他见到了吴姗本人。

“叔叔,谢谢您。”

刘鑫眼见吴姗这个乡下女孩祈盼的眼神,不知哪冒出来的当哥的保护欲,一种与生俱来的男子汉气概。

“妹妹,放心吧,你读大学的费用,哥包了。”

那时,刘鑫对钱的概念还很模湖。上小学、初中就村办中学,他妈带他交的学费,一日三餐都是在家里。上高中去了镇办中学,就是现在吴姗所在学校,也是他妈带他交的学费、生活费,吃住在学校。后来入伍,一切都是部队解决,而且退伍还得了一大笔退伍费,他甚至都不解,国家培养了他,还倒给他钱。

反正他有钱,钱对他来说,没有多大意义,何况是为小妹妹去上大学。

他也是有一个大学梦的,当时没能被录取,也曾伤心过。而小妹妹考取了大学,倘若因为无钱去上学,她所有的努力都将化为泡影,美好的愿景都将落空,那对这个小女孩来说,面对生命的难以承受之重,会不会崩溃?会不会放弃?

他一定要帮助她。

家具厂一片忙忙碌碌的景象。从早到晚,电锯里发出嗤嗤的声音,工人们往来穿行,都是小跑步。

刘鑫依旧骑着他那辆破旧的摩托车,行进在乡间小道,栉风沐雨,顶烈日。他身上似乎有一股永远也使不完的劲,四处奔波,依旧风风火火。

这天,他在路上。

朱一彤很急的打了电话。

“刘鑫,快回厂里。”

厂门口围了一堆人,一辆货车拉回堆成小山似的课桌。

“怎么了?”

朱一彤把他拉到一边,悄声说:“校方说,课桌有问题,要退货。”

“有什么问题?”

“变形。”

“厉害吗?”

“有点。”

刘鑫过去仔细瞧了瞧,确实变形、裂口,放在地上,像个摇椅似的。

刘鑫转身对朱一彤说:“退货吧。”

到晚上,道往厂区的路上,已被退回的课桌横七竖八堆满。

刘鑫目睹这些,心已凉透,却又无能为力。这一次的打击,不啻是一重锤,他一身铮铮铁骨被敲碎了,瘫坐在窄窄的课桌里。

朱一彤也像霜打的茄子,耷拉着头,缓步靠近刘鑫。

“我没想到是这样,咋办?还不知道,其它学校的有没有这种情况?”

刘鑫狠狠地瞪着朱一彤。

刘鑫站起来,使出浑身的解数疯狂地踹着、踢着这些课桌。

“你管生产,你这生产的是些什么!”

“我也是心急了点。”

刘鑫知道事情已发生了,再埋怨有何用。

刘鑫找到他爸。

“爸,这是怎么回事?”

“我劝过朱厂长,这批木料,还没干透,锯的时候,木屑都是湿的,做出的课桌哪能不这样。”

“爸,咋办?”

“重新买木料。”

“这些课桌呢?”

他爸摇摇头,嗫嚅着:“你们的钱打水漂了。他就一个木工,会点锯呀刨的活,哪懂这些,离真正的木匠还差得远呢。”

要是其它学校都出现类似情况,对他们厂来说,真的是灭顶之灾。现在厂子已是风雨飘摇,莫说是钱没了,他们的信誉也将荡然无存。刘鑫和他爸的脸面何在,在这个镇上,他们还呆得下去吗?

刘鑫在想办法时,朱一彤也在想,却是想退路。

没过两天,朱一彤可怜巴巴跟他说,乡下要做房子,媳妇已回去。他递给刘鑫账本和一本银行存折。

“对不起,我媳妇把钱拿走了,拿走了三十万。其它的我们也不要了,这半年多,我们两口子,就算跟你打工啦。”

刘鑫一把攥住朱一彤的领口。

你是人吗?

无耻!

刘鑫拳头攥得紧紧的,咯咯响。

有钱一起赚,有风险共担,这不是合伙做生意的根本吗?你屁股一拍,走人,没损失一分,留下个烂摊子给我,你也太欺负人!

刘鑫爸在旁,听得真切。

“刘鑫,你放了他,让他走吧。”

朱一彤一边鞠躬,一边后退着。

对不起!

看得出来,是朱一彤他媳妇不讲规矩,不讲情义,在厂子最困难的时候,过河拆挢。谁知道,是不是他们两口子在刘鑫面前唱的一出戏。朱一彤很清楚,他媳妇拿走了钱,刘鑫拿他媳妇一点办法都没有。

滚!滚!滚!

刘鑫捡起一起木棒,朝朱一彤的背影,拼尽全力地扔了出去。

烂摊子还得收拾。

他去找镇长。

镇长沉默不语,许久,抬起头,凝视着眼前这个年轻的小伙子,问了他一句。

“刘鑫,你是军人吗?”

刘鑫腾地站了起来。

“我是。”

“不放弃,能吗?”

能!

刘鑫按照他爸的指导,把变形的桌子,放一平整地,搁上布,压一块平整的石板,在太阳下爆晒,慢慢地矫正恢复原形。他耐心地一张一张去做,恢复了不少。他把它们无偿地送给附近村里的几所小学。为这,镇长还亲自为他颁发一面奖旗。

有他爸亲自督导,厂子两多月后恢复了一点生机。

之后的日子,刘鑫苦撑两年。虽说没赚到什么钱,但把家具厂经营是那么回事,成了镇上的骨干乡村企业,他也着实堂堂正正做了两年的厂长。

中央政策从沿海向内地倾斜,刘鑫敏锐地报纸中嗅到商机,他开始躁动不安。于是他四处找人接替厂子,就这样找到了胡斌。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本站推荐

修罗武神太丘之上神魂至尊第九特区带着满级帐号闯异界重生网络大佬大清隐龙漫威里的德鲁伊不世奇才透视之眼

相邻小说

饕餮女魔手饕餮弑天诀春暖花开时[网王]春暖花开晚来春风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