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西红柿小说移动版

m.fqxsw.org

第四十九章点翠玉雕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姜然看着李素素,想要说些安慰的话,但是话到嘴边,很难说出口了,这是一种情怀,每一个老艺术家,都不希望自己坚持了一辈子的东西,在这个世界上,随着自己的离开,彻底的消失。

但是现实就是这样,你如果不能够提升自身,那么很难让所有人所接受。

昆曲因为什么流行?

明清的小说传记之类的文学作品,足够支撑昆曲再延续数百年的时间,那是一个巨大的宝藏,再加上昆曲演员自己的实力,有裴老等一大批老艺术家们撑起来,再加上华国的大力扶持,方才能够到了如今的地步。

说是小众么?

也小众,说是大众,但是也只有那么一批老一辈的学者忠心的支持着,昆曲不是当代的主流,但是却是当代的上流,有着绝对的拥护者,再加上昆曲本身,也是辞赋优美,旋律高雅,起来也是必然的。

京剧也是一样,李素素这些,已经是下一批的老艺术家了,上一代,还是真有着人依旧的奋斗着,有的去了戏校当教授,也有的不断的培养着下一代的青年人,老一辈对待自己一生都在追求的艺术,都是极为认真且尊重的。

京剧能够长盛不衰,无外乎,也就是这么多的人在不断的为整个艺术品类,默默的添砖加瓦,负重而行,不计回报。

四大名旦流派,前后四大须生的再传,都是让得整个京戏繁荣昌盛的重要原因。

但是现在很难形成新的戏剧了,只能去挖掘前人的宝藏。

在上个世纪中旬的时候,尚且有汪先生能够写出《沙家浜》这样维持着那个时候时代特征的现代戏

也有翁先生写出《锁麟囊》这样的大戏,,虽然说现在对于京剧的扶持,也比不上当初,但是对于这种剧种的重视,着实太少了。

现在有几个年轻人能够敢说写出全本,能登台的大戏来。

不是说写不出来,而是,他根本就没有听过京剧!

《智斗》,更是京剧变革的一大经典,之后就是《智取威虎山》这样能够保持着时代特征的大戏,唱出来,不会与当时的时代所脱节。

在当时的那个年代,最上层的几个人,都会去听京剧,并对京剧艺术有着自己独特的欣赏。

现在发展起来,却淡忘了最传统的东西。

在曰国,有着跟华国的京剧一样的传统文化,名叫歌舞伎。

歌舞伎和昆曲一样,列为世界级别的非遗,但是在曰国,被列为重要的文化财富,甚至要求年轻人每年必须去看一次现场的演出。

文化能够强国,也能够让华国得到世界的认可,但是需要伶人自己强大起来。

恰恰是这种形式,像是李素素所说的,老人想要发展,想要壮大自身,想要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但是,没有文化!

老一辈的艺术家,在当年,甚至有些根本没有机会上过学,十几岁就能够挂头牌演出,自己带一个团的天才级别,更是比比皆是,但是,文化真的很重要。

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吃不好,穿不暖,穷人家的孩子,哪里来的文化课?

创新?可以,需要一个志同道合的人,你写,我来唱!

四平调不好么?

唱的不好么?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四平调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发展,吸收评剧京剧,花鼓,等一大批剧种的精华,独具地方特色,在川地周边具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拜先生的《小包公》,更是曾经辉煌的时候,轰动一时。

四平八稳,堂堂正正,谓之四平调,这种在戏剧发展史上有着颇为重要地位的一大剧种,消散的很快。

也纳入了国家级非遗,也有着人前仆后继的去奉献。

因何没落?需要反思。

不过也确实是有着神兵天降。

如当年的豫剧之中的常大师,将豫东和豫西两种风格结合了起来,更是有创造性的给这个地方戏曲带来了强大的活力,彻底的将地方戏曲,从一个地方,唱到了全国,火到了全国,唱遍了全国,响彻了世界。

要让华国的传统文化,乃至艺术实现那位老人所说的大发展,大繁荣,大高潮,就要看上层究竟下了多大的力了,当然,这些传承本身也需要有着被认可的资格,不过能够经久不衰的艺术,本身就没有必要去怀疑它的艺术性和时代价值。

文化,终有一日会强起来,只是时间问题。

“你认为自己的艺术水平,达到了什么地步?”姜然笑着问道。

“我只是个唱戏的,哪有什么艺术。”李素素摇头笑道,“很多时候,我们也想要发展,但是真的很无奈。”

“无奈在哪里?”姜然略有些吊儿郎当的说道,“京剧有固定的受众,不说经久不衰,至少再延续个上百年不成问题,再说了,余老不也是在不断的尝试着新戏么。”

“余老是个大才。”李素素轻轻点头,“你说的也对,发展啊,就要唱遍中国,也要唱给世界,整个世界上,我还没有听过比京剧好听的曲艺,外国有乡村,蓝调,爵士,摇滚,但是京剧,也不比他们差了什么,有快板,慢板,跺板,散板,二黄,西皮,哪一个也不比其他音乐差了!”

姜然点了点头,这倒是有些太过绝对了,但是能够看出,李素素是真的喜欢这种艺术,这是一种澎湃的自信,来源于她已经站在了一个剧种的顶端。

“我决定了,回去就开始巡回演唱,跟余老一同走过每个城市,等到唱不动了,再回京剧院养老。”李素素笑着说道,眼中带着笑意。

“这就决定了?”

姜然倒是颇有些意外,开巡回专场,以两个人的身份,想要批下来,肯定是需要不短的时间和拉扯的。

“我倒是决定了,但是回去要看看余老的想法,毕竟他公务繁忙,要不然这样,我带你去开专场吧。”李素素眼睛一亮。

姜然看了一眼李素素眼中颇有些激动的神色,想了想,还是轻轻摇了摇头,“我可以在你们到河州地界的时候去帮帮唱,但是全国专场,还是算了吧,我这小身板经不起这么折腾。”

李素素噗嗤一笑,“行了,我也没想着让你去跟我巡演,三条腿的蛤蟆难找,两条腿的老生还难找么?”

姜然无语,整个比喻......

“研究过昆曲么?”李素素突然笑着问道。

姜然点了点头,“不算研究,略懂一二。”

“据说你在直播的时候,一天换一个唱腔来吊嗓子?其中就有昆曲之类的?”李素素笑着问道。

“哪有,都是粉丝抬举。”姜然略有些谦逊的笑道。

“昆曲的唱腔,很独特,和京剧没什么太大区别,但是听起来,就像是进入仙境一般,哪怕是我唱《太真外传》时候,都很少有这种感觉。”李素素笑道,“我刚刚提到世界文化的时候,突然想起了一个趣事。”

“和昆曲有关?”姜然眉头一挑。

“是啊,曰国,曾经有一国宝,叫做歌舞伎,在曰国,和京剧的地位一样,演唱方式也差不多,都是男扮女,只是那个地位,那是真的国宝,近来,一个曰国国宝级的歌舞伎演员,迷上了昆曲,现在尚且在华国学习。”李素素笑道。“昆曲是艺术界的一朵芝兰玉树,被称为百戏之祖,不是没有道理的。”

姜然微微点头,将嘴里的稻草吐了出去,“艺术嘛,本就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是锲而不舍追求自己所奉献的事物的人,我都喜欢。”

“话说回来,曰国的某些匠人对待一种东西的执着,我还是蛮敬佩的。”姜然笑道,“当然,华国之中就更不用说了,卢沟桥,永定桥,圆明园,赵州桥,乃至于长城,甚至是阿房宫,都江堰,都是了不起的前辈匠人。”

李素素点了点头,“这倒是真的。”

两人又是聊了很多,从戏曲艺术,谈到戏曲的未来,再到文化的传承。

两人人言轻微,但是说的,却都是内心的想法,最真实,也最纯粹,他们希望华国的文化,壮大起来,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对外,所有国家都开设课堂学习汉语,学习孔孟之道,这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至于赶超。

文化从不落后于人,何来赶超一说!

五千年的积累和沉淀,哪怕是有些埋在岁月里,消散在了青史中,但是自信从未断绝,依旧流光溢彩,熠熠生辉。

“说了这么多,你还没答应给我的雕刻。”李素素笑着说道。

“什么雕刻?”姜然看了看,说道,“我这里又没有好玉,只有一些边角料了,你要是雕刻个玉佩还凑合,其他的就算了。”

“那就玉佩吧。”李素素点了点头,说道,“我要一个浓缩版的点翠冠。”

姜然眼睛都直了。

点翠冠?

您这是要我命啊。

唱戏的头冠,本就工艺极其复杂不好雕刻,再加上点翠这种工艺,说难谈不上,但是,流程多!

雕刻起来,就和鹰这种不是一个量级的了,看起来漂亮,但是天知道要怎么雕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本站推荐

大清隐龙第九特区女神的超级赘婿神魂至尊最强狂婿第一战神新时代导师修罗武神漫威里的德鲁伊重生网络大佬

相邻小说

人在汉末,是兄弟就来砍我废后绝色废后废后重生:皇上滚远点吸血鬼的无限旅途山野春秋我真不是山野大家乡野怪闻之凶宅乡野小傻医婚然心动:总裁宠妻超甜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