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西红柿小说移动版

m.fqxsw.org

051章 调理阴阳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过了年开始走亲戚,现在刘县的村民都扬眉吐气,走到外村的亲戚家嗓门都大。除了种田,家里都有人在工厂上班,手头的钱活了,不再指望那几个鸡蛋换钱。孩子都在学堂上课,有了学问将来也有出息。不上学也不行,要罚款,你说这事闹得,还好不收费。去年厂里招工你们还不愿意来,现在后悔了吧!这上班比你们种田强多了。什么?今年要不要招工?哎呀,今年可难进了,大家都打破头想进去,真不行。哎呀,这怎么好意思,你这不是让我为难吗?唉,真是怕你了,要不回头我跟老张头打个招呼,帮你问一问。对,就是这个老张,现在可不得了,现在人家是县工业局局长。啥叫工业局?就是铁匠铺呗。

按照刘丹的建议,现在刘县的机构设置如下:县政府办公室,教育局,公安局,司法局,财政局,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交通局,商业局,农业局、工业局,审计局,廉政公署,另外加上资政院。县政府之外是军区。

资政院相当于人代会和政协,刘丹用“资政”而不是“咨政”,就是想发挥这个机构的立法、咨询和监督的作用。当然,现在谈这些还早,目前只是作为咨询机构,能不能发挥立法的作用还有待观察。资政院是那些清谈的社会名流最好的去处,非常清贵,不用干活,还可以在一旁指手画脚,这也是对于政府工作的一种监督。

现在刘家的小伙子可值钱了,外地的姑娘都想嫁过来,不要彩礼,白送。本地的姑娘却不想嫁出去,情愿找一个打工仔,厂里有福利,结婚的可以分福利房。县里规定十八岁以后才能结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在可以先订婚嘛。

刘丹这时也跑了,媒婆挤破了门,招架不住,最后干脆开溜,那些个媒婆可了不得,打扮得花枝招展,脸上扑着白*粉,涂着胭脂,口如悬河,牙似利剑,把自认为口才不错的刘丹吓得落荒而逃,带着小妹和四个护卫进襄阳城暂避风头。

说起媒婆,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对他们的描写可都是负面的,京剧中这媒人一上场就念数板:“做媒人,凭张脸,心要狠,嘴要甜,不方要说方,不圆要说圆。每日街上转,到处把事编。夸男像金童,夸女像天仙;好看不好看,出在我舌尖。遮遮掩掩两头瞒,一旦露了全不算……”

刚解放的时候反对买卖婚姻,提倡妇女的解放,刘巧儿唱:

“巧儿我自幼儿许配赵家,

我和柱儿不认识我怎能嫁他呀,

我的爹在区上已经把亲退呀,

这一回我可要自己找婆家呀!”

好嘛,全都不要媒人,自家找婆家,于是妇女从此获得解放。刘丹小时候这些戏听得也多,很同意这些说法。只是后来不对劲了,这女人是自己找婆家了,自由了,可是社会上的剩女也开始盛行,“剩斗士”、“必剩客”、“斗战剩佛”、“齐天大剩”、“剩诞老人”、“剩着为王”……各路剩者大佬纷纷粉墨登场。媒婆是打倒了,新的社会问题也都出来了。

现在的女人都要买房买车,像刘丹这样的屌丝都没人瞅一眼,成了剩男。刘丹也曾经处过一个女朋友,带她出去吃了几餐饭之后,给刘丹讲“屌丝逆袭”的桥段,这是被电视、小说弄坏了脑子的。

当时刘丹也是发晕,一时冲动,道:“你拿两块钱给我,我去买一张彩票。

“为什么呀?”

“看看这张彩票能不能中百万大奖。说真话,这中奖的几率也比我屌丝逆袭的几率来得高!”

当然,后来就没有后来了。刘丹想想和后悔,人家能跟你一个屌丝处也不错了,幻想幻想不行吗?这个时候刘丹才去思考,是不是我们对于古代的媒婆有了什么误解?我们从来没有理解这个行业是怎么回事?

相声有个作品叫《巧嘴媒婆》,说有一户人家很有钱,只有一个闺女,长得很好看,就是没鼻子。另一户人家男的也很有钱,就是一条腿瘸了。这两家孩子有缺陷,却都要找一个模样周正的,这可把媒婆急坏了。

最后媒婆没法子,到男方家介绍女方:“那女人家长得漂亮,就是眼下没啥。”

男方一听,“眼下没啥”,他以为是现在没钱,谁会想没鼻子呀?“眼下没啥不要紧,咱家帮衬着过日子。”

媒婆又到女方家:“那小伙子长得俊俏,就是现在路走得不好。”

女方一听,也理解错了,以为路走得不好是生活艰难,这无所谓,咱家有钱,只要人好一切都好说。

双方见面的时候,媒婆又绞尽脑汁,让男的骑着马从女方门前走过,女的就拿一把团扇,装着害羞的样子把鼻子遮住,这一关也就蒙混过去了。最后结婚成亲,洞房花烛夜时才发现上当了,此时木已成舟,只有凑合着过呗。

说媒婆“一言兴邦,一言丧邦。”好坏全凭一张嘴。但我们没有想一想,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全是被我们逼出来的。这两家的孩子本来都有缺陷,在旁人看来应该是很般配的一对,但是他们的要求都高,都要身体没有缺陷的。

大家想想,那些剩男剩女们不也是这样吗?女的想高富帅,男的想白富美,择偶的要求远远超出了自家的现状,屌丝都逆袭了,谁来做最基层的工作人员?高富帅,白富美都是稀缺资源,物华天宝,有德者居之,不是人人都能得到的。提要求的时候咱们扪心自问,自家有没有这个“德”?

在古代,关于宰相职责,西汉的丞相陈平有过总结:“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所谓调理阴阳,就是孤阴不生,孤阳不长,阴阳交汇,才能风调雨顺。天地阴阳二气互不交*合则万物不兴,氤氲元气不合,淤积天地之间,就会出问题。所以在古代最迟男子30岁,女子20岁都要娶妻嫁人,违反者是要吃官司的。朝廷每次碰到大旱或者大涝的时候,都会让大男、大女成亲,鳏夫、寡妇配对,其他的还有大赦天下等等,这些都是调理阴阳的措施。

也许现在的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也是阴阳不调,都是那些剩男剩女弄出来的?

说起来刘丹穿越过来将近一年,还没有出过家门,这次要好好看看。现在刘县到襄阳的水泥路已经修好,四轮马车比船快多了,现在有专门的马车跑这两个地方,非常方便,当然,两人是乘坐自己家的马车。

春秋战国时楚在汉江南岸设北津戌,始为军事重镇,从此为兵家必争之地。汉时置县,三国时置郡,此后历代为州、郡、府、道、县治所。东汉时期,荆州牧(省长级别)刘表扩建襄阳城。因为襄阳当时是荆州治所(荆州省的省会)。东汉

末年群雄逐鹿,唯独襄阳城是一块风水宝地,汇集了天下名流,加上南来北往的商旅和避难的难民,城市面积不断扩大。

襄阳境内有南河、唐白河、蛮河、滚河、小清河等多条支流与汉江交汇,形成了完备的汉江水系网络。而且通过汉水能够沟通长江,所以襄阳能东连吴会,西通巴蜀,这是以中原地区为传统中心地带的北方政权向南方渗透、实现其全国统治的必由之径,也是南方政权防御、反制北方政权的屏障。

襄阳逆汉水抵陕南、川北,转丹江入豫西,溯唐白河达豫南,顺汉水入长江、过洞庭、达湖南。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东晋桓温北伐时,“发江陵,水军自襄阳入均口(今丹江口)”,襄阳在全国的位置日趋重要。

襄阳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易守难攻,襄阳府和梁州刺史的治所都在襄阳。襄阳城墙这个时候还是土墙,高7米,宽5米,护城河也不宽,也就50多米,还没有扩展到后世丧心病狂的250米,一座浮桥通往对岸樊城。金庸小说里说郭靖在襄阳城前和蒙古的大军对决,冲入敌营大杀四方,那都是编的,因为襄阳城四面环水,哪里摆得开大军?

刘丹一直很纠结要不要把武侠小说翻印出来,因为这些所谓的侠客都是在社会规则之外行事,都不是什么好鸟。你说和尚、道士领着一伙人去攻打所谓的摩尼教的光明顶,这是国家军队干的活,你插一手那不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吗?小心政府灭了你。

震旦的侠客大概出现于东周末年,当时天下大乱,列国纷起,对于人才的需要日益加强,养士成为了一个政治集团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从而侠客作为一种重要的政治砝码在社会地位上得到极大的提高,而作为秩序和威严象征的周王室每况愈下,也在另一个方面让社会空气更加自由。有本领的侠客们可以根据双向选择的办法来决定效力的方式和投靠的主人,这使得侠客得到了尊重和自信,也让那个年代的江湖充满了个性的色彩。

韩非子在《五蠹》中把五种人列为危害国家的五种蛀虫,即学者(儒生)、言谈者(纵横家)、带剑者(侠客)、患御者(逃避兵役的人)和商工之民(商人和工匠)。韩非在文章中向君主出谋划策,建议将这五种人彻底铲除。

所谓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文人们总是用笔杆子扰乱法制,侠客们总是用暴力触犯律例。韩非子是法家的名家,非常反感这些文人和侠客,觉得好好的社会秩序都被这些人给搞坏了,而一个稳定的社会秩序应该是高于一切的。

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正是旧的社会秩序败坏,新的秩序没有建立的时候,诸子百家蜂拥而起,以文乱法者莫过于纵横家、墨家和儒家了,而侠客壮士代表的个体的尊严和信心也是世人所仿效的典范。

侠客是游离于顺民和官吏之间的人。有人考据道:所谓任侠之士,大抵是出身于商贾。商贾而唯利是图的便成为市侩奸猾,商贾而富有正义感的便成为任侠。所以在古时如聂政、朱亥,剧孟、郭解之流,都大大小小地经营着市井商业。也就是说,这些人都是市霸街霸,都是黑社会头子,他们在社会法律和秩序体系之外寻求一种处理问题的方法,黑社会存在的土壤就是有些人的利益、欲望和诉求在这个社会体系中得不到保护和满足。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本站推荐

神级龙卫漫威里的德鲁伊第九特区透视之眼带着满级帐号闯异界女神的超级赘婿神魂至尊最强狂婿第一战神修罗武神

相邻小说

白领异界邪剑仙大唐之开局娶了武则天东晋无敌铁军东晋权臣我为皇帝傲啸西晋封神之太虚证道末世娇软美人凡人修魔传大唐:从咸鱼开始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