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西红柿小说移动版

m.fqxsw.org

第十章 杨嗣昌败亡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嗣昌乘船将欲行,

忽闻岸上噩耗声;

长江水深三千尺,

不及崇祯送我情。

崇祯十四年正月,张献忠出川后,沿途烧驿舍,杀塘卒,中断官军东西消息交通,使在四川的杨嗣昌成了瞎子和聋子。

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让杨嗣昌在四川多呆几天,他可以有时间干一件大事。

张献忠想干什么大事?——拿下襄阳。

醉翁之意不在醉,在乎山水之间也,张献忠之意也不在襄阳,而在于杨嗣昌。

杨嗣昌矛头直指张献忠,张献忠对其恨之入骨,杨嗣昌想让他死,他偏偏要让杨嗣昌死。如何让杨嗣昌死?办法只有一个——借刀杀人,刀在哪里?在襄阳。

他要以失陷封藩之罪,置杨嗣昌于死地。

张献忠让罗汝才与湖广官军周旋,自己声东击西,亲率轻骑一日一夜奔驰三百多里,奔向襄阳。

襄阳城防坚固,要拿下襄阳,不能强攻,只能智取。张献忠在通往襄阳的路上截杀杨嗣昌的使者,取得了军符,然后令一部分士兵穿着官军的衣服,拿着缴获来的杨嗣昌的军符混入城内。

经过几天的准备,二月四日夜,城里的内应发起袭击,杀人放火,城里顿时鸡飞狗跳,乱作一团,埋伏在城外的张献忠乘乱攻下襄阳城。

年逾七旬的襄阳王朱翊铭被押到西门城楼上,吓得混身发抖,连喊:“求千岁爷爷饶命!”

张献忠讽刺道:“你是千岁,反倒叫我千岁,我不要你别的,只借你头用。”

朱翊铭想破财消灾,说道:“宫中金银宝玩,任千岁爷爷搬用。”

张献忠冷冷地说:“你有什么办法不让我搬呢?你要不借我头,那杨嗣昌就不会死。”

他亲自给朱翊铭斟满一杯酒,说道:“我想杀杨嗣昌,可是杨嗣昌远在四川,我想借你的项上人头,使杨嗣昌以陷藩被杀,所以请你努力饮下这杯酒。”

说完命人将朱翊铭处斩,同时处死的还有襄阳王的儿子贵阳王朱常法、兰阳王母徐氏、宫人李氏等四十三口。

民军打开监狱,救出了玛瑙山战役中被俘的张献忠妻妾和军师潘独鳌,并开仓赈济饥民。

此前一个月,李自成在河南势力大增,攻下洛阳城并杀死福王朱常洵,明朝一月之间连失两个重要的封藩,两位重要的皇室成员被杀,崇祯非常悲伤,哀叹道:“是天厌我家,而翦弃其子孙也。不然,贼何以至此!”

杨嗣昌原以为襄阳城濠坚固,防守严密,不足为忧。张献忠从陆路出川时,还在夷陵,听说襄阳失陷,襄王遇害,急忙从水路沿江而下,二月十八日赶到宜昌,得知洛阳早在一个月前己经陷落,福王被杀,原本重病在身的他,经此忧惧,一病不起,滴水不进。

三月一日,杨嗣昌死于沙市徐家花园,终年五十四岁。

杨嗣昌原本执意要置张献忠于死地,然而经过崇祯十二年秋到崇祯十四年初这一年多的较量,结果恰恰相反,张献忠笑到了最后,杨嗣昌闹了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虽然官方说他是病死,但是我认为他多半是自杀,因为他实在没有办法向崇祯交待,以死谢罪,是唯一的选择。

杨嗣昌死后,崇祯感到无限的惋惜与眷恋,令以辅臣之礼归葬,而且还亲自写了一篇祭文,表彰了杨嗣昌的忠心和辛劳,留恋与哀怜之情,溢于言表。

对于杨嗣昌闯下的大祸,崇祯没有私毫责怪和埋怨,反而对其进行开脱,认为他“功虽不成、尽瘁堪悯”。

但是感情代替不了法律,为了维护法理的权威,警戒群臣,以示公平,崇祯也不得不按照常理,令有关部门对杨嗣昌的功过进行评定(下所司会勘以闻)。有关部门深知崇祯对杨嗣昌的偏袒,以将功抵过的方式,免除了杨嗣昌的罪状。

然而个别言官并不买账,他们上疏弹劾杨嗣昌,要求处罚杨嗣昌,有的人甚至要求将其“断棺戮尸”。崇祯为此专门召集群臣,进行训斥,他将杨嗣昌的过错全部揽下,表明杨嗣昌是他提拔任用的,即使有错,也是他的责任(杨嗣昌系朕特简,用兵不效,朕自鉴裁)。最终杨嗣昌不仅无罪,反而被追赠为太子太傅。

翻脸比翻书还快的崇祯,推崇治乱世以重典,败一方则戮一将,失一城则杀一吏,唯独对杨嗣昌格外开恩,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小小的奇迹。

然而部分言官“断棺戮尸”的要求最终还是被张献忠实现了。明亡前夕,张献忠攻陷了杨嗣昌的老家湖北武陵,他心恨嗣昌,令人发掘了杨嗣昌的七世祖墓,焚烧了杨嗣昌夫妇的灵柩,并将杨嗣昌的尸体斩为两断,当时尸体尚未腐烂,竟然流出了鲜血(断其尸见血),事后他的子孙捡获半具尸体,将其改葬他处。

虽然杨嗣昌的下场很可悲,但是我们也不宜过于贬低他,他有许多可取之处。

他忠君爱国,勇于任事,积极出谋划策,竭力维护朱明王朝的统治,确实有鞠躬尽瘁的一面。

他的文才和理论修养高人一等,与当时的许多大臣相比,他更为深谋远虑,更加务实,尤其是攘外必先安内的主张,是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

他在四川军事上的失败,对大局并没有太大影响,只是由于中央决策失误,给明朝造成了根本性的伤害,使形势急转直下,难以挽回,况且在四川的军事失误,是多种原因造成的。

杨嗣昌在四川的战事,并不是造成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而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正是因为杨嗣昌离开中央以后,中央没有按照他的主张,不合时宜地与清军开战。如果杨嗣昌还在中央,他一定会及时劝止崇祯,不会发生如此严重的失误。

杨嗣昌死后,崇祯犯了一连串的重大失误,满朝文武没有一个人能够进行匡正,如果杨嗣昌不死,以崇祯对他的信任,他一定能够及时劝谏,纠正崇祯的错误,形势就不会如此糜烂。

综之,我对杨嗣昌的看法是:他是一个能臣干将,他的正确主张没有被采用,他的失误在于长期在四川和张献忠缠斗,忽似了对大局的掌控。他的死使崇祯失去了智囊,对明朝是一个巨大的损失。(未完待续)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本站推荐

太丘之上大清隐龙不世奇才带着满级帐号闯异界最强狂婿重生网络大佬第九特区透视之眼新时代导师第一战神

相邻小说

开局召唤霸王龙天命编纂师签到三百年,我成了鬼道祖师晚宋封侯魔女追求我五千年了华夏风云五千年洪荒:我为红云,天命成圣我有盗运成圣系统我们村驰名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