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西红柿小说移动版

m.fqxsw.org

238、北京的建设(下)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另外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是火药,甚至更早一点。

汪舜华打着崇文尚武、强国富民的口号进行改革,自然对军队和军备格外重视——虽然她基本等同于军盲,但也知道冷兵器是干不过飞机大炮坦克的,要想打败北方,还是要加大炸药和火炮的研究。

因此,不仅每次考封的武试和武举,汪舜华要亲自带领勋贵武将参加,还时常到京营督导作风、激励士气;同时加大京营和地方将领的交流力度,京营士官做得好,扔到地方尤其边镇去建功立业;地方士官做得好,放到京营进一步锤炼;甚至文进士授官前到集贤院进行上岗培训,骑射也是必修课。

为了表示对火炮的重视,汪舜华还亲自演习打炮——是不行的,力气不够,但可以装弹。她兴高采烈,下面的胆战心惊——这年头,火炮还是有很大的问题——容易炸膛!

汪舜华没理会下面的想法,接着又去火药厂视察。包括于谦在内,都是一脑门子的汗。

在那里,汪舜华看到工人忙忙碌碌,目瞪口呆。

兵部尚书罗绮想多要点军费,就说制造火药必须要用绿矾油,但这东西价比黄金,因此造价实在很高。

绿矾油就是稀硫酸,因为最初是由绿矾制得的油状液体,牛鼻子道士炼丹的时候特别喜欢用。怎么做的汪舜华实在想不起来了,记得以前穿越小说的主角都要造一回,拿这个发家致富,但记得化学方程式就很不容易了,要想在实验室弄出来都不大容易,更别说大规模化的生产了;但有件事总算还记得——他妈的绿矾油不是这样用的啊!

到底接受了这么多年的科班教育,又经受了无数小说的洗礼,自然知道黑火药是最原始的火药。当然原料配比啥的都不记得了。

工头倪诚也是头一遭接待这样的大人物,有点紧张;好歹听人说太后为人和善,振作精神,奏告说:“火药的原料主要是硝石、硫磺、木炭,配比按75%、10%、15%达到最好的效果。”

汪舜华的化学都忘得差不多了,不知道到底对不对;自然也不知道,虽然宋代就已经掌握了火药的主要成分,但在成分配比上还不成熟,除了这三种成分,还掺杂着清油、麻茹等十种成分,这些主要是易燃物质;元代火药配制构成更加合理,火药的组配比率更加科学,其中硝石约占60%、硫磺约占20%、木炭约占20%;明朝火药配方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火绳枪、火炮、火门枪的发射药,另一种是爆炸火药、喷射火药、燃烧火药。

明代黑火药配方的进步同外来的影响密切相关。不过现在对外贸易虽然已经兴起,但欧洲人的佛郎机也还没有制造出来,因此还是用的宋元的老办法,加了很多乱七八糟的料。

汪舜华自己是个半吊子,不敢轻易开口,只是吩咐罗绮:“这个火药我瞅着威力还是不行,你们要多试验,不要总走前人的老路,多试几次,尤其是物料和配比,实践出真知嘛。看看怎么样效果最好,尤其那些乱七八糟的成分,先不要忙着加,就用硝、硫黄和炭,看看能不能做出来,效果怎么样。”

罗绮脑子一懵:太后怎么想起这个?

在场的有不少火药专家,也都觉得莫名其妙,只是谁都不敢跟太后硬抗,你说是就是吧,造不出来别怨我们。

汪舜华还没说完,转头对罗绮说:“这个绿矾油,我怎么觉得不能这么用,你们先别忙着加入火药里。”

太后发了话,罗绮就算肚子里埋怨,也不敢托大,立刻让人按照新方法进行配比实验,不过还是交代硝石可以适量多准备一点。

汪舜华不知道为什么,怪问原因。

就知道你是个门外汉!居然也敢来胡乱指挥!

罗绮为自己的机智点赞,但脸上不显:“回太后,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硝的提取煮炼工艺存在着相当程度的损耗;此外在火药的储藏过程中,在与空气长期接触,受潮或者被水淋湿后,都须加硝重新舂磨才可使用。所以,在生产时,略提高硝的含量,就能让士兵无需将时间较长的火药桶开封后重新加工,而直接使用。”

汪舜华是真的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心说果然理论和实践一样重要。

汪舜华又到营房转了一圈,和将士吃了顿饭,问了下最近学习生活情况,知道将领没有苛刻军饷,习字大有进步,拿了一张布告过来,随便点了个人磕磕绊绊的念了,不全,但大致的意思还算明白;看着下面感恩戴德又是心有余悸的,心说果然民心可用;接着回来看他们试验——既然有配方,有原料,自然不需要费力。没想到威力确实惊人,不仅于谦呆了,连经久沙场的陈懋等人也很诧异——威力明显比以往强了不少。

罗绮等人发自内心的恭维汪太后英明,汪舜华笑纳了——难得几十年了,还记得这么点东西,虽然也不全,就厚颜无耻的收下吧;当然其他的发明是真的没办法了。

临走前,还是要求罗绮等加大技术投入,最好是把大炮体积缩小威力增大可以连续发射并且随时可以转向——没说出机关枪的名头,怕把人吓倒。

“你们现在多流一点汗,以后将士就少流一点血!”

罗绮等擦了把汗,接着去研究了。

建极九年四月初一,北京外城正式动工。汪舜华带着皇帝以及勋贵文武官员前往参加奠基仪式。10万民夫已经集结,户部第一笔800万两银子也已经拨付到位。

看着下面旌旗猎猎,汪舜华很高兴,铲土也很卖力。

此前火药已经改良后,炸石开山很舍得用,条石已经准备了一部分,以后就更不用说了;今年初开始,北直、河南、山东、山西等省的公司已经接到订单,开始烧城墙砖了。

虽然总不过左手倒右手,支出甚至多了一些,但是由公司组织,而不是衙门组织,汪舜华觉得心安了不少。

她提前审定了方案。

住房是用水泥做粘合,城墙是墙砖包混凝土,街道倒还是用青石板。毕竟刚刚问世,技术没有完全成熟,还要长期摸索;江堤也不敢开玩笑,但是小地方的河工就可以用了,再怎么样,总比土堤强太多。

只是这么宽的路面,为避免来往混杂,白圭提出将道路一分为二,用绿化带隔开,一律右向行驶,《古礼》曰:道路男子由右,妇女由左,车从中央。汉朝贵右贱左,但明朝贵左,左侍郎比右侍郎高,按照国人谦让的传统,那就右行。

但反对声音很大,汪舜华倒没犹豫,准了;车行道高一阶,才是人行道。其实主要是给摆摊的,没办法,以前摊点都摆到大街上,太危险,这才和行人混在一起。人行道上也有绿化,不过不是连片的,而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主要是太祖皇帝重视绿化,下令每年种多少树,北方地区风大,也确实用得着,这传统就保留下来;汪舜华执政,自然要发扬光大。这样一来,就很接近后世了。

外城建设是个大项目,自然是分片施工,否则全成大工地影响形象没什么,关键影响交通!

按照白圭的计划,要从东到西,而后由北到南。

当然,要建设北京,光有城门、街道、府邸是不够的,还要有相应的配套设施,比如公园。

暂代工部尚书的王复领旨,很是高兴。

白圭之前已经计划好了。建外城的时候,出于某种预感,他就抢先在东直门外后代的工人体育馆位置圈了一大片地;现在更好,就在外城弄两个花卉培养基地就成,一个选在后来朝阳公园的位置,这里有水域,现在把水面清理好、河流疏通了,取水方便;以后建设完成,可以改建为公园一类的——现在是指官家的园林,但以后可以开放;毕竟总要有点风景名胜,才能彰显地位;而且地屯着,租给农民不知道什么时候要用,放着长草也不是事,还不如先用花草占着,给宗室一个姿态。

他和蒯祥商量好,暂定名朝阳园;城北安定门外有个大水坑,就是后来的青年湖公园——嘉靖年间在附近建了地坛,现在还没有,就不用填平了,挖成湖泊,也建一处园林,暂定名安定苑;城西选了两个地方,一是紫竹院,那一大片地方可以圈起来,另外一处是木樨地,军队种苜蓿的地方,那里到处都是湖泊,整片疏浚,名字还没想好,西苑肯定不行,要不叫阜城园?城南天坛附近有个慈悲庵,清朝在那里修了陶然亭公园,圈起来做宣武园。

这样的天字号大工程,自然不是大道公司一家能够承担的,大安公司和各省的建筑公司都参与竞标——当然此前没这个说法,但权衡选择也不是什么不能理解的。汪太后提了,群臣争执了一番,到底同意了,最后是分工合作,各管一摊,算是皆大欢喜。

但北京的建设还不能止步于此。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本站推荐

新时代导师第九特区漫威里的德鲁伊最强狂婿不世奇才女神的超级赘婿太丘之上神魂至尊神级龙卫透视之眼

相邻小说

侏罗纪求生:我能百倍增幅全球降临:天空岛求生全球降临:浮空岛无限战争穿越女主角英灵小太后,乖乖让朕爱!小萱太后我的火种战舰必须活下去的理由民间憋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