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西红柿小说移动版

m.fqxsw.org

230、烟雨江南(上)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考封刚落下帷幕,英国公张懋、黔国公沐琮、定国公徐永宁、信国公汤伦、郑国公常宁同时进宫辞行,前往地方坐镇水系清理工程。

张懋前往苏州吴县,沐琮前往浙江杭州,徐永宁前往湖广长沙,汤伦去了江西南昌,常宁去了微山湖。

其实汪舜华私心派魏国公世子徐俌去,但是他如今正在守孝。汪舜华实在不忍心让女婿夺情,背负不孝的骂名。

这几个人其实都不是水利专业;要想进行水系清理,明朝有专业技术人员。但是光有技术人员是不够的,因为水系清理,除了技术上的难题,最基本的就是清理河道、封山育林,这显然是会得罪人的活。

这几年得罪的人太多,汪舜华很担心哪件事就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个稻草;但是不得罪一路人,恐怕就要得罪一城一省人——当年看书,明朝的水旱灾害实在太严重,除了天灾,还有人祸的因素,甚至可以说,人祸胜于天灾。

所以,即便有天大的困难,也必须排除。

与此同时,他们还要亲自主持一系列惠民工程,文化惠民工程。

汪舜华迫切想要改善和江南士子的关系,维护自己和朝廷的形象,光在琼林宴上说几句不行,还得有实实在在的行动。那就是江南地区的文化工程必须尽快上马。

南京贡院在建极五年进行了重建;与此同时,南京国家图书馆也投入了使用,汪舜华还下令成国公朱仪,主持秦淮河的清理工作。

秦淮河是南京的母亲河,十代繁华之地。衣冠文物,盛于江南;文采风流,甲于海内,被称为“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

明初对秦淮河进行了大幅度的修缮改造,经过这么些年的发展,这里已经是全国数一数二繁华所在。

但繁华背后,还是有隐忧。

秦淮河两岸为低洼圩区,地面高出丈余,圩区后面是丘陵山区,山谷浅,蓄水能力差。每逢暴雨,汇水快而来水猛,圩区的滞洪能力又弱;下游河道浅而窄,桥梁众多,束水严重,洪水出路不足,易泛滥成灾。因此受长江水位和秦淮流域降雨的影响,洪涝和断流现象经常发生。

秦淮河治理是一个超级大工程,考虑到现在正在进行北方水系治理,汪舜华没有立刻下旨工程上马,只是下令南京工部进行前期调研,提出系统完整的方案;同时让朱仪进行河道清理:一是拆除所有违规建筑,退耕还河。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考虑到其中有不少贫寒百姓,可以拿到一定的补偿;二是进行分段疏浅除淤,尤其是胭脂河。这是南京地区连接太湖、水阳江两水系的纽带。只是迁都北京后,漕运转向北方,逐步湮塞。现在进行浅滩疏浚、清障。

与此同时,是对南京城尤其名胜古迹进行修缮,把它打造成真正的国际化的大都市。对孝陵、懿文太子陵和功臣墓进行修缮,增种花木,完善道路和排水设施,加强安保工作。

孝陵自来守卫森严。只是承平日久,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尤其前几年江南土地清理期间,就有不法分子纠集社会闲散人员甚至普通百姓跑到钟山哭陵,自然与守陵军士发生激烈冲突。好歹成国公亲率甲士赶到,当场杀了一批,又捉拿了一批亡命之徒,这才稳住局面。

孝陵平白受了一场波及,旁边的懿文太子也陵不可避免的受到了波及。

懿文太子薨逝之后,太祖心痛之余,为他兴建了宏伟的陵寝。老头甚至没有给儿子建立单独的神道石刻和御桥,而是让他和自己共用一条主神道,从而开创了神道共用的制度。

生前共用一套班子,死后共用一条墓道。

这真的是亲爹。

建极改元,可能看到汪舜华好说话,不断有人提出恢复建文帝及朱标的地位的建议,被汪舜华断然拒绝——她当然知道,传位给建文帝,确实是太祖自己的意愿,跟建文帝会作秀有关,但更与太祖的疑心病和父子情有关。这样的背景下,建文帝嫡出庶出反而不重要了,反正常妃去世,他妈吕氏侧室转正,就是庶子也成嫡子了。

但这是关乎太宗皇帝“奉天靖难”合法性的原则性问题,也是关乎太宗系正统性的根本性问题。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

赦免建庶人和吴庶人,赦免建文帝的遗臣之后,是她能做的极限了;除了人道主义,也是不忍心懿文太子这样的仁厚君子仅有的血脉受苦。跟建文帝本人没有一毛钱关系。

北京国家图书馆是王振府邸改建的,极其壮丽;但比起南京国家图书馆,却又相形见绌了。

因为南京国家图书馆是驰名海内的瞻园,也就是太祖皇帝称帝前的居住的吴王府。

太祖称帝后,考虑到徐达还没有府邸,于是赐给徐达。徐达没有受领,后来就把该府对面关帝庙作为宅基地,敕建新府,广造园林。

既然是太祖的潜邸,当年徐达也没有接受,汪舜华就下旨对瞻园进行修缮扩建,清理水域,改建成国家图书馆。

包括于谦在内,都提出过反对,但汪舜华摇头。后代的领袖旧居开放成爱国主义基地是再正常不过的事:“用太祖旧居作图书馆,以示朝廷继承太祖遗志,育才爱贤之意;同时希望太祖在天有灵,能够庇佑图书不受水火侵扰,浸润世人。”

大家也就不说什么了。

久负盛名的莫愁湖是当年太祖赐给徐达的,还留下了个“胜棋楼”的传说。

莫愁湖号称“江南第一名湖”。园内楼轩亭榭错列有致,堤岸垂柳,海棠相间,湖水荡漾,碧波照人。

莫愁湖现在归魏国公府所有,汪舜华很惊讶太祖居然也有大方的时候。换做她,赏金赏银什么都可以,楼也可以送人,湖却是如何也不肯给的。

汗,真是贫穷限制了想象力。

汪舜华自然不会去算计亲家的产业,但是莫愁湖位置特殊。隋唐以前,长江沿南京城西侧流过,与秦淮河汇合于石头城下,后长江改道北移,留下大片淤积地与一系列沼泽、池塘与湖泊,莫愁湖就是其中最大的,南唐时称横塘,因其依傍石头城,故亦称石城湖。

现在朝廷要整治河道,莫愁湖首当其冲。废话,就算莫愁湖离长江还有距离,也会有人尽量把两者联系在一起。

群臣铺天盖地的奏疏中,还有南京的另外一处名胜白鹭洲,也是徐家的产业,不过现在还没有什么名气。永乐年间,徐皇后把秦淮河畔的这片地方赐给娘家做菜园。直到正德三年,徐达六世孙徐天赐在这里建设了园林,成为金陵名胜。

汪舜华的手指敲在案几上。

没容得及她开口,魏国公徐承宗主动站了出来:“只要能保南京富庶安康,臣愿意把莫愁湖和白鹭洲交由朝廷处置。”

徐承宗是聪明人,当年徐家能在洪武末年的大清洗中独善其身,甚至在后来的靖难之役中仍然屹立不倒,依靠的自然是徐达和徐皇后两尊大神,但还有他们的政治智慧:功高不伐,公忠谦逊。

汪太后对宗室和读书人都不加以退让,又怎会因为魏国公府改变治水的决心?自家如果不拿出态度,恐怕就是她大义灭亲了。

汪舜华对亲家的深明大义很是满意,把徐承宗父子招到西苑,褒奖了徐承宗的高风亮节,顺便关心了徐俌最近的状况,又让他们去湖边垂钓,知道徐俌所获甚丰,极是高兴,赏了不少好物件,包括琉球国进贡的极品珊瑚。

此外,在什刹海附近德胜门内大兴土木,营建了恢弘壮丽的魏国公府,比不过清朝的恭亲王府,但也只比亲王府差一点有限;同时,还把驸马赵辉在南京营建的府邸补偿给魏国公。

徐承宗为自己的机智点赞。

汪舜华下旨:“自今以后,不得以山川湖泊赐勋臣贵戚,亦不得请。此为定制。”

汪舜华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很抠门,但是真的没必要“损不足以奉有余”,尤其是在关乎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的问题上。

莫愁湖连同附近的小湖泊一起被纳入河道清理的范围,原来紧闭的大门被拆除,成为南京新的游览胜地。

白鹭洲上也构建了亭台,种植了大量花木,成为一座小型开放式园林,尤其春水垂杨、辛夷挺秀、红杏试雨、夭桃吐艳最引人入胜。

重点是秦淮风景区。“锦锈十里春风来,千门万户临河开。”六朝以来,这里就是世家权贵的聚居区,繁华昌盛,金粉楼台,鳞次栉比。在明代,夫子庙作为国子监科举考场,考生云集,因此这里集中了许多服务行业。绮窗丝幛,十里珠帘,灯船之盛,甲于天下。

汪舜华当然知道秦淮河的名声,毕竟那些风流韵事实在太有名。

她当然不会认为明朝败亡是因为红颜祸水,混账的是“冲冠一怒为红颜”的贰臣;何况当时明朝已经咽下了最后一口气,早晚的事。

但是秦淮风月必须整顿,这是关乎世道人心的事,也是关乎南京和谐稳定发展的事。

除了对沿河的违规建筑进行拆除,还要对青楼妓馆进行清理,至少明面上不能有特殊行业;此外,对沿河的楼阁景观进行完善。

只是考虑到江南现在并不太平,宵禁政策还得坚持一段时间。

秦淮河的整治在建极七年初全面完工,很快恢复了昔日繁华热闹的场景,消解了笼罩在江南地区上空的阴霾。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本站推荐

新时代导师第九特区漫威里的德鲁伊最强狂婿不世奇才女神的超级赘婿太丘之上神魂至尊神级龙卫透视之眼

相邻小说

侏罗纪求生:我能百倍增幅全球降临:天空岛求生全球降临:浮空岛无限战争穿越女主角英灵小太后,乖乖让朕爱!小萱太后我的火种战舰必须活下去的理由民间憋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