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西红柿小说移动版

m.fqxsw.org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李自成大军即将出发的消息迅速传到了山海关城,总兵高弟、朱国梓等人急忙求见吴三桂,做最后的劝说。

高弟道:“将军你这一怒,引得李自成大军来犯,我们山海关城内满打满算,能打仗的不过五万人,我们怎么抵抗李自成的百万大军?若将军是为那女子而迁怒,我看倒不如修书一封,给那李自成说一声,把那女人要回来就是,毕竟妻子如衣服,兄弟如手足,将军还有老父、兄弟几十口人在北京城内,也需替他们着想。”

朱国梓也道:“高总兵的话有些道理。前两天李自成派使者来了,三桂兄你连问都不问,就全杀了。我看有些不妥,现在事情已经破坏到无法挽回,李自成大军来犯,我们只有一座孤城,此时若无援军,必败无疑,依我之见,趁李自成大军并未压境,还是赶快合谈为妙。”

吴三桂脸色深沉,一言不发,两人又劝说了许久,他这才长叹一声道:“两位说得都是有道理的话。但我只想问两位一句,两位生平可曾有过最爱之人?”

这话问得两人一愣,正不知如何回答,吴三桂又道:“两位的最爱之人如果落到仇人之手,被其百般凌辱,请问两位,你会假装没事人般地投入仇人手下,为他效力吗?我吴三桂是个堂堂丈夫,头可断,但这种屈辱不可受,即使死在李自成手里,即使累及全家身亡,我毕竟维护了我作为大明臣子的尊严。李自成无德无行,丧尽天良,投入到他手下苟且偷生,还不如身死报社稷,以慰大明天恩。两位不用再说,我心已决,我与李自成,决无合作的可能。”

高弟与朱国梓互相看了一眼,高弟无奈地摇头,朱国梓道:“如果三桂兄真的决心身死抱社稷,我陪你就是。”

吴三桂送走两人,回到住所,一进门军士就进来报:“有人一大早就来找大帅,已经等候多时了。”

吴三桂命那人进来,来人是个三十多岁的中年文士。吴三桂道:“你是何人?一早来见我又有何事?”

那人微微一笑道:“在下是代表一个人来见你。这个人,我想将军也一定早有耳闻,那就是大清第一智者,内阁大学士范文程。”

吴三桂道:“噢。范先生大名,我早有耳闻,不知他找我来干什么?”

那人道:“范先生人在辽东,但对北京城内之事了如指掌,将军所受屈辱,范先生深表同情。特别要在下给将军带个信,今天一早,李自成誓师北京,要来讨伐将军,大军已经集结,如无意外,四五日之内就会到达山海关。”

吴三桂道:“这个我也探听到了。但这是我大明臣子和反贼之间的争斗,就不劳范先生操心了。”

那人一笑,从怀中掏出一封信来,道:“范先生有信给将军,而且特别让小人给将军带来三句话。第一句话,李自成号称四十万大军来犯,若无外援,将军必败。第二句话,将军一败,不但身死敌手,红颜知己,老父家人,均遭连累。第三句话,若有外援,将军击败李自成,恢复明室,功勋之著,海内罕有,到时富贵荣华,不在话下。”

说完恭敬地双手将信递上,道:“这信中已经将所有问题都分析得清楚,我只是传了范先生的话而已。范先生还说了,将军想得到失去的一切,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战胜李自成。李自成若来亲征,这恰好是将军惟一的一条生路。”

吴三桂将信接过来,拆开看了几眼,又塞进怀里。那人道:“将军有何见解?”吴三桂道:“多谢范先生好意,此事容我再想想吧。我与你们大清争战多年,斩杀你们将领多人,仇恨难以化解,要我向你们归顺,决无可能。”

那人道:“将军杀死我军人数,超不过洪承畴、祖大寿,但他们现在在我大清营中,正享受荣华富贵,备受敬仰,我大清对待降将,优待如此,将军想必也有耳闻。范先生的意思,将军若需要外援,无需降我,只要将辽东一带割给我大清即可,我大清立刻借精兵十万于将军擒贼,你我两朝,分疆而治。借兵并不代表降清,将军当深思。在下还要斗胆提醒将军,您只有几天的时间可以考虑此事了,用我大清外援,是将军惟一的生路。”

吴三桂道:“你且下去,今晚我与众将商议后,给你一个答复。”

使者走后,吴三桂陷入深思之中。不能不说,范文程的话深深地打动了他。自己一怒之下,驱走唐通,坑杀来军,又杀掉使者,其实多少有冲动的成分。主要是想到陈圆圆竟然被那个流贼糟踏,这情感实在难以压抑。他是个性情刚烈的人,对陈圆圆又一直心重,此时的屈辱,真是难以承受。

但冷静下来,又发现自己的决定非常不妥,如今这一决定,已经把自己推上了一条再也不能回头的路。吴三桂清楚,李自成并没有什么耐心给他面子。他能派使者来和谈,不是自己的实力有多强,而是忌惮山海关,忌惮山海关外的大清铁骑。

即使降了李自成,他也不会让我好过的。吴三桂很清楚这一点,一旦没有山海关这个筹码,自己一家人难免不会如魏藻德、朱纯臣等王公大臣一样,死得窝囊。无论如何,山海关不能放弃,这是最后一个筹码。

李自成不会容我,我降了他,他更有机会杀我,到时圆圆一样会落入他的手中,我的家人一个也活不了。我不能降他,不降还有一线生机,降了就只有死路一条,即使没有圆圆之事,我也不能降他。此人目光短浅,反复无常,他手下多为市井粗鄙之徒,难以合作,若成大业,决不能跟着他干。

就是在这个基础上,范文程的话才有道理的。只要他肯借兵,我可以与大清建立盟约,我方不称臣,不给财物,只同意将辽东土地裂地割让,以作酬谢,我只借兵,不投降,打着匡扶明室的旗号,我就是天下的英雄。明室恢复,我可称王,明室不能恢复,我亦可称王。

反复思考后,吴三桂想明白了这其中的道理,于是命人传高弟、朱国梓、佘一元和吴梅村等人,聚集山海关兵部分司衙门,马上召开紧急会议。

不一会儿,众人来到兵部分司衙门。吴三桂已经在那里等他们了,见到众人,吴三桂也不废话,直接将范文程的信拿给大家看,并说出自己的意见:

“大清国这次肯借兵,图谋的是我土地。如今国家分裂,国之不国,我辈中人,只要有利于匡扶明室江山,自无不能做之事。我的意思是,借兵可以,但决不降。我要与大清建立盟约,共约三事。一、我们以亡国孤臣名义,约定此次借兵是为大明中兴,否则决不借兵。二、划疆而治,我大明承认大清政权,南北自治,辽东土地,尽归大清,他为北朝,我为南朝,我方不给财物,也不向他们称臣。三、山海关位置显要,不能丢弃。我给他们设计了两条线路,一条从喜峰口、龙井口等进入,一条从墙子岭、密云等地进入,我要他们绕过山海关,截击李自成的军队,我军不费一兵一卒,据守山海关,让他们拼杀之后,我们仍以山海关为界,坐收渔人之利。这三条意见,我经过深思熟虑,大家若无异议,我马上给他们复信。”

众人听得这些话面面相觑,只觉得事出突然,一时都不知说什么更妥当。沉默一会儿,高弟先说话了:“我看将军这个主意不错,如果清军肯借兵,这还真是我们目前惟一的机会,就怕咱们提的三个条件那清军不能答应。”

吴三桂道:“他若不答应,我坚决不与他们再谈。”

佘一元道:“我们与满洲人是不共戴天的仇敌,但为匡扶明室,有时也需要变通。现在看来,我们明室最大的敌人不是清国,而是李自成,我同意将军的看法,匡持明室事大,什么不可以做?”

“我不同意!”突然有人喊了一声,大家看去,是朱国梓。朱国梓站起来激动地说道,“三桂兄,满洲人对我们始终狼子野心,从未断绝过。我看他们是以借兵为幌子,其实真正图谋的是山海关,再进一步图谋的是我们整个大明江山。你不要中了那多尔衮、范文程的计,我军现在虽然人数不多,但若都能忠心为国,身死抱稷,也未必会输给李自成。大丈夫死则死矣,当求死个问心无愧,若背负起引满人入关的罪过,那才真是一死难赎其罪了。”

朱国梓的一番话引起了大家的议论。吴梅村叹道:“好一个大丈夫死则死矣,当求死个问心无愧。我虽不懂这些军国大事,但听这位仁兄说话,也不免热血沸腾,果然是个好男儿!”

高弟则不以为然:“你一人可以身死社稷,但山海关城内几十万百姓,难道个个陪你去死吗?书生之见!”

朱国梓听了这话,就要反驳,吴三桂道:“都不要说了,听我一句话。”

大家安静下来,吴三桂站了起来,说道:“身死抱社稷,国梓的话的确让人热血沸腾,但有一点,你们不行军作战可能不知道,我的关宁铁骑目前缺饷已经长达半年,军士斗志衰靡,我山海关城内自我引宁远几十万灾民入关,缺粮已长达一月,军中无饷可发,百姓无粮可用,请问诸位,我们怎么打这一仗?”

大家听得这话相顾愕然,无言以对。

“李自成大军压境,必将围城。这一仗下来,旷日持久,势所难免,当年我的舅父祖大寿苦守锦州孤城多年,但至少还有外援,还有我大明军马来解救,还有粮道可以打开。如今我大明已经亡国,我们被围住,谁来救我们?再有一点大家可曾想过,若李自成与那多尔衮修书一封,抢在我们前面,实现南北划疆而治,那么我们不但没有任何可能再兴复明室,反而会彻底成砧板鱼肉,任其宰割了。那时我们主动权丧失,受苦的是几十万百姓,和我的关宁军。”

吴三桂分析得头头是道,大家点头称是,朱国梓也没有再说什么。

吴三桂说道:“当此之时,我们已经没有别的选择。我这就给大清国修书一封,把我说的三件事挑明。借兵之势,刻不容缓。”

就这样,在范文程的精心谋划和吴三桂的苦心算计下,明室最后一支强有力的军队向大清国伸出妥协之手。当天夜晚,吴三桂的信就送到了大清军营。

多尔衮听范文程详细讲了接触吴三桂的过程,又拿起这封信看完了,呵呵笑道:“吴三桂打得好算盘!”

范文程道:“摄政王从中读到了什么玄机,说来与臣听听?”

多尔衮拍拍手中的信道:“他要借兵,而不投降,说什么匡扶明室,这纯属一派鬼话。明室已亡,天厌之,人厌之,谁能匡扶?又说什么划疆而治,我倒要问问,现在这个时候,有资格说这话的人是他,还是我?李自成都比他更有资格。还要我绕道密云,伏击李自成,他留在山海关,坐收渔人之利,这人心地险恶狡诈,竟然如斯过分!可惜的是,我多尔衮不是他那个糊涂的大明皇帝,这些小小算计,哪能骗得了我?”

范文程道:“那摄政王的意思,是不答应他这三个条件了?”

“答应!怎么不答应?”多尔衮笑道,“我给他吃个定心丸。他提的条件我全答应,我还要给他来封信,告诉他,如果他肯降,我一定给他加官晋爵,恩泽子孙。但是我相信,用不了三天,他就没资格再提什么条件了。我不会绕道伏击李自成,我要让李自成的大军不受阻碍地直接攻入山海关城下,除非吴三桂打开山海关城门让我们进去,否则,我将看着他像个鸡蛋一样被李自成的手捏碎。”

范文程道:“摄政王的意思是我军将直取山海关,不再绕道了?”

“当然。吴三桂受不了压力,一定会打开山海关让我们进来。自父皇征战以来,山海关成为辽东锁钥,阻我大清多年,皇兄虽有问鼎中原之志,但也一直绕不过这个关口。今天,李自成和吴三桂联手送来这大好良机,我不能利用,那真枉费我们女真人多年的梦想了。”多尔衮充满豪情地说道,“我会调集所有大军,直入山海关城下,我会等,等到李自成到来,等到吴三桂与李自成杀到两败俱伤,这个坐收渔人之利的人,将是我,而不是他们。”

面对多尔衮的精心算计,范文程不禁感叹一句:“摄政王,我终于在你身上看到了你皇兄的影子了。”

在范文程的指导下,多尔衮把这场原本的复仇之战变成了雄霸中原的决战。他先是安抚来使,然后,派其妻弟拜然与来使郭云龙一起回山海关探视真实情况。接着,又调用了劫掠来的四十门红衣大炮,这一切准备就绪后,他集结大军共八万人,不采纳吴三桂的意见,直接向山海关进发。(未完待续)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本站推荐

修罗武神带着满级帐号闯异界太丘之上神魂至尊不世奇才透视之眼最强狂婿新时代导师漫威里的德鲁伊大清隐龙

相邻小说

游侠录护花铃剑花烟雨江南陆小凤系列·决战前后剑气严霜开局签到满熟练度通天箓我有一张武学面板我的武道面板我有一个武道面板篮坛之我有一个数据面板